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辽东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辽东 (第2/3页)

里面,也隐含着大将军赵石在逐渐脱离国武监,进一步交卸权柄的意味。

    只是在当前战事面前,这种政治考量没多少人关注而已。

    到了五月间,河中禁军陆续南下。

    河东各部要晚上一些,不过各部也都开始纷纷启程,尤其是王胜保部,都是四条腿走路,河中禁军还未调拨完毕,他这里,前锋陆相部,已经到了黄河边儿上了。

    六月间,三十余万大军,云集河洛,联营百里,人喊马嘶,旌旗蔽日,洛阳古城周遭,彻底成为了一个大兵营。

    如此声势,东宋若没什么反应,才叫怪了。

    实际上,在五月间,东宋便已抽调各部人马,汇聚于开封之西,郑州地界,严阵以待,淮右兵马也聚集于荆襄一线,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事。

    这还不算,东宋已经派出使者去到南唐,许诺种种好处,想请南唐派水军与东宋水军一道,逆流而上,进击蜀中夔州,行那围魏救赵之谋。

    另外,还派出使者北上,厚着脸皮,跟河北李任权求援,许以厉害,想让李任权像当年一样,率兵南渡牵制秦军人马。

    奈何李任权也是焦头烂额,投靠蒙古人这件事上,已让河北人心惶惶,众将离心。

    而接下来,蒙古人迁十五万户北上,充于蒙都,更是让河北一片喧哗。

    河北乱象,怎么也压制不住,很多地方,再次闹起了义军。

    蒙古人之残暴,河北上下有目共睹,李任权这一次改换门庭,真真是不得人心。

    而罪魁祸首,却是开封那些两面三刀的王八蛋,任使者口绽莲花,有苏秦张仪的本事,也是白搭。

    因为即便不咎既往,李任权也已是身不由己,根本无力旁顾了。

    不过,对于旧主的怨恨。还是让他忍住了,没将厚颜无耻的来使斩了,而是好言安慰,紧接着。便派人北去辽东,将诸般情势,报于成吉思汗铁木真。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些晚了,因为战事已经将将开始。一来一回,差不多也就到了秋末时节,再想备战出兵,已是绝无可能。

    但李任权还是存了万一之想,因为秋末时节,正是蒙古人用兵的时候,和汉人征战,有着很大的区别。

    。。。。。。。。。。。。。。。。。。。。。

    辽东,蒙古人都城。

    当年金人宫廷所在,已然换了主人。

    只是当初金人离去。虽然略有仓皇,但财物没扔下,差不多可以说是搜缴一空,大多数都被带去了高丽,少数则藏于辽东的山峦莽林之中。

    虽说金人并没有焚烧宫室城池,但当年之乱象,非是亲见,谁也难以想象。

    末日来临,杀人放火哪还能少了?

    所以,等蒙古人来到这里。其实这里已然差不多是一片废墟。

    金人宫廷所在,残垣断瓦,一片凄清,城中。还留有一些苟延残喘的百姓,蒙古人一来,都成为了奴隶,加上蒙古人从北边儿带回来的汉奴,人数到也不算少。

    而这些人,也就成为了蒙古都城的第一批居民。

    等成吉思汗决定定都于此之后。奴隶也就成为了修建这座城池的苦役,其中惨象不用多言。

    到了如今,蒙古人的都城,已经有了些当年模样,后来成吉思汗定名这里为汗八里,大汗居所的意思,传出去,汉人皆名之为大都。

    在这里,蒙古人当然是当之无愧的主人,其他人等,皆为蒙古人之牛羊,蒙古人的盘中餐罢了。

    也确实有那心理扭曲,不类于人的家伙,以虐杀,食人为乐事。。。。。。。。

    要说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时候,也以热情豪爽,憨厚耿直者居多,到了这里,却变了一个模样,凶残狠毒之处,让人瞠目结舌。

    而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多年的征战,让许多蒙古人已经脱离了生产,过渡到了职业武士阶段。

    他们不用再放牧,忍受饥寒,只要拿起弯刀,自然可以从中掠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