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一章 宝贝

    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一章 宝贝 (第2/3页)

 得一时不可开交。大家都是带兵的,不像搞洋务地炮不响。黄金是一两都没有的。在北洋承平的日子里,大家都苦够了,还不抓紧时间赶紧捞点养老的钱?

    至于徐一凡,现在大家忙着先刮南面儿,迟点再去找他的麻烦。

    朝廷上下,对于朝鲜现在的局势,几乎也是默认了。淮军是奉调入朝,名正言顺。而徐一凡地地位可就尴尬了。他一个练兵大臣。原来归朝鲜宣慰交涉大臣节制,在朝鲜还勉强算是说得通。现在头上朝鲜宣慰大臣已经成了钦犯,新的宣慰交涉大臣未曾任命。在清廷统治体制当中,他是天不管地不收。孤悬藩国。偏偏又有大功和重兵,怎么看着怎么怪异。

    可是朝廷上下。偏偏有这个本事装作没看见。翁同禾倒是小心翼翼的提出将禁卫军撤出,既然是禁卫名号的新军,最好调驻南苑一带,精以整训,为国朝之备。大家伙儿对他这个提议都是装聋作哑。老头子意思谁不明白,他虽然不说,还不是想替皇上抓兵?这个火坑,二百五才跟着老翁朝下跳呢。

    翁同禾自己也情虚,和他背后的光绪一样。看没人附和,就赶紧再不提。留待将来吧…………徐一凡现在就成了烫手的山芋,不尴不尬的留在朝鲜,地位超然。不少中枢大臣已经在家烧香了,现在这二百五好歹跟李鸿章杠上了,李老大人,赶紧将这家伙挤垮吧!我们都当没看见!徐一凡给李鸿章添点恶心,也是一件挺大快人心的事情,老李现在风头太劲了!

    对于徐一凡,朝廷中枢就只有两个字可以感慨:“异数。”

    —

    因公车上书风波而崛起,因南洋风潮而掌权,因朝鲜政变而上位。虽然事功未履国内一步,一直在外面兜兜转转,可是大家总也回避不了他地影响!现在还牵扯进和北洋的明争暗斗当中,在太后皇上这俩母子的勾心斗角里面居然又获得了这个超然的地位。皇上想要不敢放手去抓,太后忌惮不知道怎么又不断然处置。结果现在天不管地不收地…………国朝未有的异数啊!

    不管怎么说,现在风平浪静就好,大清朝不紧不慢地也走了这么久,不要摊到自己在位置上面出事就好…………其他的,当家的皇上老佛爷都不发话,就随他去吧…………

    ~~~~~~~~~~~~~~~~~~~~~~~~~~~~~~~~~~~~~~~~~~~

    现下,这个国朝异数却在大同江的码头上面,笑吟吟的等着迎接客人。

    徐一凡背后,是已经换了夹衣军服的戈什哈卫队,一色都推了光头,军服笔挺,武装带整齐,站得和刀削一般的笔直。贝子身份的卫队长仰军帽皮带紧紧的勒着下巴,按着腰间的指挥刀警惕的跟在徐一凡身后。朝鲜一场风潮下来,禁卫军上下,绝大多数人对徐一凡都是死心塌地。特别是徐一凡飞兵定汉城那神来一笔,不少人现在怎么瞅他都觉着有一股神秘的王霸之气…………

    徐一凡也是一身军服,扎束得整整齐齐的。大同江临近他基地的这个码头,在充足的人力和詹天佑的督导下,已经完全变了一个模样,栈桥远远的伸入江中。江上还有船在挖沙拓深码头水道,周围一大片地方都已经平整出来,规划出了各种区域。转运来的物资,在码头周围堆放得整整齐齐,盖上油布,有的重要的机器和军火还搭上了棚子防风雨,一眼望去,几乎都看不到头。

    甚至还有一条小铁轨准备开始铺设了,船运过来的煤炭,将通过这条铁轨转运到新开设的机器局,修械所,军装厂,火药厂…………不少江上运行的船舶,在码头的另一侧等着装货,朝鲜出产的人餐,粮食,貂皮,瓷器,木材,将通过大盛魁和南洋李家的商路。转卖出去。徐一凡现在是彻底的不要脸了。对于这些资源地收购权力,他是硬生生地从朝鲜地方政府手中抢过来的,朝鲜政府对民间的收购价简直便宜得不像话。转手出去就是利润。

    八个月地经营,他的大同江—平壤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当然,这是多少钱砸下去的结果啊!巨量的金钱从南洋,从北方,从朝鲜各地(朝鲜国库)汇集。然后变成了蜂拥而至的工人技师,变成了物资机器,变成了粮食。重金发展的交通网络,使得物流人流也向这里汇集。成千上万地私铸银元发行出去,收兑的黄金白银也向这里汇集,支撑着他能发行更多的银元,甚至在考虑金币!这样的建设规模,吸引着已经被压服的朝鲜百姓到这里找活儿干。或者出售他们的东西。朝鲜北方在徐一凡的统治下,交通方便,货物流通厘金取消(朝鲜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仿照清国例开征厘金,货物往来。一路也是缴纳厘金无数),越来越多商队往来于中国北方和朝鲜北方之间。凭借着商税收入。对朝鲜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加上私铸货币地收入,还有在朝鲜国库的所得,夏季之后,他对工厂建设,道路建设的投入,部队军火的采购,人员地扩充,居然勉强做到了收支平衡,没有动用自己的老底儿!

    夏季地暴乱之后,这里却是加倍繁荣的景象。

    有的时候儿,徐一凡甚至恶趣味的自己哼着一个小曲儿:“一八九三年,有一位帅哥,在黄海边画了一个圈…………”

    他当然知道,现在这一切繁盛的景象,是靠着什么支撑的。

    背后远处,就响起的是禁卫军出操的军歌:“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战退千员将,杀退百万兵…………”

    千百条年轻骄傲的嗓子吼出的声音,在朝鲜上空回荡。徐一凡身后的戈什哈们站得更加笔直了,徐一凡也只是一笑。

    歌声一转,又换了另外一曲:“…………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