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煽动

    第二百四十一章 煽动 (第2/3页)

看到张越亲自过来询问,老杨头随手拿起脖子上挂着的那块布在额头上一抹,便直截了当地说:“这个木牛好是好,但实在是太费力了,那两个摇橛木的小伙子干完这茬起码得休息半个时辰,而且这设好了不容易挪动,若是家口少的哪里用得起这个?那四头牛才能拉得动的大犁也是一样,咱们村算是第一个互助社,这才有四头牛可供使唤。”

    刘达满腔兴头被这一盆冷水一浇,顿时有些讪讪的,张越却笑道:“所谓互助,本来就是要大伙儿一起耕田,这才能真正有效率,否则各干各的,还不是和以前一个理?照我看这四牛大犁很好,一天下来两个人能犁多少地?至于这个木头家伙,虽说笨重成本高,也不是完全不实用,至少,这犁松了的熟地用它就很好。这都不是一家一户能置办得起的东西,但若是能置办得起的几户人家用这样一具,再渐渐总结些经验。”

    “大人说的是。”老杨头如今对年纪轻轻的张越是打心眼里服气,忙点点头道,“是小民想岔了,要说咱们村现在也是彼此抱成一团,犁地播种其他都是大家一起上,这干事情的速度还真是比以前快上一倍不止,果然是人多力量大。这几头牛如今是派上了大用场,一天就能干完以往几天才能干的活。对了,大人这次带来了那么多新奇玩艺,都是这位刘师傅的手艺,怎得里头还有铁扒?”

    “可别小看了铁扒,这若是连犁都买不起,自然只能用铁扒。”即使是当初带着小河庄和高山屯的村民们造水渠修堤堰,刘达也没感到像今天那样受人重视,此时更是神光焕发,“这是最便宜的农具,我稍稍修改了一下角度。一个壮汉一天只能耕一亩,但若是三个壮汉一起上,一天便至少能四亩,若有六个就能十亩,就是老哥那句话,人多力量大。”

    老杨头也是读过几本书的人,这道理自然明白,当下立刻大大称善。当下这两个年纪差不多的老汉便一同去耕牛后头装起了另外一样物事。张越远远在田埂上瞧着便知道那是用于播种的,笑容满面的同时更是若有所思。

    这些东西造价并不便宜,最能够发挥作用的却还是在田地集中的农庄,若是一小块一小块地耕种,则只能用那些效率较低的小型农具。互助这东西毕竟还是考较人品,可土地集中在个人或是国家手中则是更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比个人还要不可信。

    当然,他可以向那些大田庄慢慢推广这些农具,尤其是大犁——不得不说,归根结底,这年头的畜牧业远远比不上从前。

    有道是十年磨一剑,刘达在高山屯和小河庄形同隐居似的住了二十年,也不知道积攒打造了多少东西。今天一概拿出来显摆了一回之后,有的固然是让人交口称赞,有的却半路撂挑子动不了让人哄堂大笑。渐渐地,原本看热闹的不过是些半大孩子和农妇,到了晌午的时候,忙完了农活的健壮汉子也来了好些,人群中忽然传来了一声嚷嚷。

    “小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