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趁机

    第四百零八章 趁机 (第2/3页)

不认为自己有同行的必要,因此他答应归答应,使人回去吩咐一声的同时却在心中思量了起来。从兵部衙门出来,由长安左门经承天门端门左掖门进入宫城,他跟着方宾沿御道左侧文昭阁旁边的青石路前行,过穿堂和中左门云台左门,这才看见了乾清门。

    今日孙翰属下的禁卫正好轮值乾清门。认出那边的来人,他连忙上前向方宾行礼,旋即便对张越说道:“三哥是跟着方大人来奏事的?虽说通报不过是一句话功夫,但眼下皇上正在见周王千岁,如果你们不着急,最好还是先稍等片刻,免得有所触犯。”

    张越还未来得及答话,方宾就点了点头:“既如此,我们就先等在这里好了。”

    孙翰娶了张越的堂妹张怡,两家便算是姻亲,因此孙翰虽年长,也得称呼张越一声三哥。虽说交情极好,但如今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房陵在东宫站稳脚跟也需要尽心尽责,于是他们这三人一起聚头的时候就少了。这会儿在人来人往的乾清门前,又有兵部尚书方宾在,两人自不好多说什么话,倒是张越渐渐悟出了方宾非得叫上他一同来的缘故。

    这乾清门轮值的宿卫多半是勋贵子弟,尚书尽管是二品高官,却未必能让别人卖面子。今日皇帝既然是召见周王,若是拣了个不那么巧妙的时候进去,奏报的又不是什么好消息,到头来被迁怒就不那么美妙了。捎带上他,在乾清门便可能得到讯息,兼且若有责备多了一个人分担,若有嘉奖也可说是提携晚辈后进。怪不得人说六尚书之中,夏原吉最贤,蹇义最稳,宋礼最正,吕震最杂,吴中最巧,方宾最敏,各有各的秉性手段,果然一点不假。

    乾清宫正殿此时正一片死寂,周王朱橚俯伏于地,朱棣来来回回在宝座前踱着步子,时不时停下来用刀子一般的目光扫一眼下头这个嫡亲弟弟。两人同父同母,朱棣虽说一向防备藩王,但对这个弟弟总还有几分优容。然而,开封距离京师太近,周王三护卫足有一万五千人,再加上此次别人密告的更是他不能忍受的交结异教,因此他着实火大。

    然而,若是周王朱橚矢口否认也就算了,偏生其一口承认了所有事情,只是顿首谢罪,他这满肚子邪火没处发,却又不想真的对这个嫡亲弟弟怎么样。

    “别跪了,起来!”见朱橚仍然是俯伏不动,朱棣顿时眉头一挑,旋即便对左右喝道,“还愣着干什么,上前搀扶周王起来!不记得周王有风湿的老毛病么?”

    几个原本僵立不敢稍动的小太监慌忙上前扶起了朱橚,即便如此,朱橚在起身时仍是脚下踉跄站立不稳。瞧见这一幕,朱棣不由想起当初建文帝削藩时,自己这个弟弟先被流放云南,随后囚禁南京多年,心中不禁更生怜悯。吩咐宫人搬来锦墩让朱橚坐下,他便上前问道:“一赐乐业教究竟是怎么回事?朕不要听请罪那套!”

    此时此刻,朱橚哪里不知道最难过的一关已经过去,心中松了一口大气,但面上却不敢有半分放松。由于朱棣一只手按在了他的肩头,他知道此时朱棣还记得兄弟情谊,便索性以兄弟之情动之:“四哥你也知道,我对于那些药草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