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水下激流

    第七百三十五章 水下激流 (第2/3页)

觉得,母后如今是一日比一日严苛,竟是比从前还要拘管得紧。朕何尝不知道勤政,但内外事务都有妥当的人去做,朕只要留心任用贤良,该决断的时候决断,难能逍遥一回也有错?不说这一次,就是之前母后刚得知朕让王瑾选了几只好促织,已经责过朕一回,就连王瑾也挨了几板子!”

    “话虽如此,但皇上是天子,臣下若是以天下奉一人,难免投其所好。就比如这促织,若是让那些想要加官进爵的地方官知道了,往民间搜罗强健之虫,经内宦献给皇上,转眼间就会在民间引起莫大的灾难。皇上只是以此为消遣小戏,却禁不住别人妄自揣摩圣意。于是,就在您不知道的时候,这名声兴许就给别人败坏了。”

    原本埋头走路的朱瞻基听着听着,突然停住了脚步。转头看了朱宁一眼,见她直视着自己的眼睛并不畏缩,他不禁笑了起来:“宁姑姑还是那脾气,说话入木三分,竟是让朕连反驳的理由都没有。王瑾那个人你是知道的,办事可靠谨慎,断然不会做出惊动地方的事。”

    “王公公确实是妥当人,但若是别人以为他是靠这个得了圣眷,也依样画葫芦敬献,只谎称自己是偶然间捕来的呢?”朱宁一口把朱瞻基堵了回去,见他愕然之后又叹了一口气,她心中顿时有些不忍,“臣妾也知道为人处事当有劳有逸,只皇上是天子,无数双眼睛盯着,实在是难以得自由。稍有差池,就有人谏什么荒疏,太后也会责问教导。若真要博戏,皇上也得谨慎隐秘一些,莫要让人有可趁之机。”

    听朱宁这最后几句话越说越低,朱瞻基一下子就领会了其中的意思,不禁哑然失笑。虽说心头仍是因张太后责备有些不快,但终究比刚刚离开仁寿宫时的郁郁要宽解了许多。胡皇后木讷口拙,孙贵妃虽灵巧,也不是能说朝堂大事的人,张太后动辄便责以大义,因此这会儿一路走,他就渐渐说起了近来的那些疑难,朱宁虽答得不多,却终究让他轻松了不少。

    “对了,你得空了不妨去英国公府坐坐。你和张越一家的交情极好,如今他妹子在英国公府,自然也就算不得外人。朕虽依言把他分派了去广东,可他要是在那儿安生做官不想回来了,那朕就难了。太后因为朕年轻,生怕朕一味任用年轻官员,平素提点了一次又一次,就连朕调了年轻的翰林庶吉士充填六部都察院都觉得不妥。别人资历不够,他的资历却是够了,有朝一日回来,总能让……还有,英国公……”

    沉吟良久,朱瞻基最终还是把实情撂了出来:“英国公请辞中军都督府都督的奏折朕已经驳了,他又上了第二次,朕如今留中未发。你且去探望一下英国公,就说朕离不得他,他既然请辞中军都督府都督,还请不要忘了朝夕侍左右谋划军国大事的职责。”

    这离不得三个字听着真切,但朱宁的心却是一跳,愣了一愣才答应了。等到送了朱瞻基回乾清宫,她少不得一路顺着天街甬道从东华门出宫,心里却反反复复思量了开来。路过文昭阁的时候,她不合瞧见了正抱着一大摞奏折往这边走来的黄淮,连忙停住了步子。

    “黄大人。”

    “陈留郡主?”

    黄淮看到朱宁,要行礼却又腾不出手来,于是便躬了躬身。一个是阁臣次席,一个是宗室郡主,平日并无往来交情。此时打完招呼,见朱宁颔首示意就要离去,黄淮就打算走,才一迈步就听到后头传来了一个尖细的声音。

    “哎哟,黄大人,这么一大摞东西,您也不叫上几个奴婢拿着,这一趟往乾清宫可是老远的路,这天眼看又阴了!”匆匆忙忙跑上来的王振埋怨了两声,就吩咐左右的宦官上去接过黄淮手中的奏折,又满脸堆笑地说,“正好咱家顺路往乾清宫去奏报内书堂的事,还能帮您分匀一些。这内阁直房可是派了好几个人在那儿,怎得就知道偷懒?”

    见黄淮只是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