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3/3页)

眼神,知道我的看法让她有些难以接受。

    “熟悉三国吗?”我问那少女。

    少女无言地点了点头。

    “那我就用汉末三国的名人来说说。  《三国志※#8226;魏书》上说曹操:‘少机警,有权数。  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曹操是侠,还是放荡地任侠,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可杀人却没有手软的时候。  只看他为报父仇而大屠徐州便知。  ”

    “又说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  尽与诸豪帅相结。  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  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董卓也是侠,还是豪侠。  对诸豪帅重义轻财,竟然舍得杀那时极其珍贵的耕牛来宴请他们,可他也是当时有史以来第一凶残之人。  陈寿评他为:‘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搞得国都洛阳十室九空,视人命如草芥。

    “还说袁绍:‘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  ”成天与狐朋狗友四处乱窜。  连官都不想当了,这就是侠!他的异母兄弟--袁术:‘以侠气闻。  ’陈寿评袁术为‘奢yin放肆’,给他治理过的地方都死得人多!如南阳郡、扬州等地皆是,这也是侠!。  ”

    “其它如刘备‘好交结豪侠’、孙权‘好侠养士’,更不用说许褚、典韦等皆为侠,全是心狠手辣、杀人盈野之辈。  由此可知为侠者:须当重义轻生;斗勇好杀是侠的必要条件。  行仁行义反倒在其次,可有可无。  这不是和近代帮会里的那些所谓地江湖豪客、法外强人一模一样吗?”我反问道。

    “又有‘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  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  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  ’这简直就是黑社会的真实写照嘛!和你所说地郭靖那般的侠客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也许你说得对,但那都是太久远的事了。  什么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后世对侠的定义不是也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说法吗?凭大侠郭靖的武功。  要携妻带儿逃出城去是轻而易举地事。  但他为了守住襄阳,不惜一死;为国御侮。  为民造福。  难道这‘仁’不在其中?这‘义’也不在其中?”少女同样振振有辞地反驳。

    虽然我不知道她所说的郭靖是什么人,但所讲的道理却是相当有说明力的,让我也不得不表示赞同。

    “你的观点我也同意,不过李白在《侠客行》里所说的‘侠’,显然并非你刚才所言的‘侠’。  ”我提出了自已的意见。

    “先说这个‘行’字。  行是乐府歌曲地一种名称,诗作如以歌、行称者,都是源出于乐府。  乐府原本是汉朝专门管理乐歌的官府机关,汉武帝任命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专门采集各地歌曲,后世便以乐府作为这类歌曲的总称。  歌和行原有少许分别,能唱的是歌,乐调较长的诗是行,到了唐代歌和行的分别已不大,格律比较自由地诗都可以称为歌或行。  所以李白的《侠客行》是侠客之歌、侠客之诗,是唱颂侠客的一首歌。  ”说完我看了少女一眼,她连忙表示同意。

    “据我所知,这首《侠客行》的前八句描述的是行侠的情景:鲜衣怒马、心狠手辣、轻生重义、快意恩仇,以刀剑讲道理、以杀人为快乐,过的是刀头舔血的生活。  可见这与武侠中名满江湖的大侠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倒是与那些江湖浪人地描述有些类似。  ”我分析道。

    “再看看李白在后面所描写地‘信陵君(盗符)救赵’的故事吧。  信陵君是什么人?姓魏名无忌,是当时大名鼎鼎地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公族。  当时秦军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平原君到魏国搬请救兵,魏国最高的统治者魏王却无意援手,并下令魏军按兵观望。  可这位信陵君却矫命夺了兵权,引军打败了秦军。  ”我再次看向正聚睛会神听我宣讲的少女,得到了她的肯定后,我才放心继续讲起来。

    这其中的原因嘛,其实就是我不太肯定这段记忆是否正确,所以有些心虚而已。

    “我们估且不讨论信陵君的所为对国家有何贡献,只看他的这番作为,显然违背了魏王的意愿,矫命盗符的行为更从头到尾都是不合法的;而且他在夺权中,还当面击杀了魏王任命的魏军统帅,所仗的,不过就是朱亥与侯嬴之力:侯嬴指点了信陵君请魏王的宠姬如姬盗取兵符,好让信陵君拿了到前线指挥魏军;朱亥之功,则是一锤打死了不肯交出兵权的魏国前军统师晋鄙,所以李白说:‘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他们的做法,彻头彻尾地是‘以文乱法、以武犯禁’的典型,完全违背了当时统治者所制定的法的约束。  ”听到我的话,少女不住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