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详谈

    第八十九章 详谈 (第2/3页)

巨。

    从他得到的消息看,一场庞大的下岗浪潮正在逐渐逼近。而渤海省,很可能就会成为大下岗的一个试点,绣城则非常可能会成为渤海省的试点……

    这也就是说,未来一两年内,绣城的就业形势将非常艰难。国企大下岗,不是一两个工厂,而是除了央企以及垄断性和资源性企业以外,将会成片成片的把工人赶向社会。

    这也是他愿意来见周硕的原因。

    武长庚摇了摇头,说道:“心不小。可是技术改造有风险,下游产业风险更大,电子产品的开发恐怕也不是一撅而就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将它持续经营下去的能力,我宁愿让圣迭班集团消化它。”

    这当然不是说武长庚反对华光厂的收购,而是他在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恰恰正是有诚意的表现。不需要再拐弯抹角,周硕如果想说服他,就必须提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做生意哪有没有风险的时候,华光厂是我们国家最好的石英坩埚生产厂家,它的技术能力和国外并没有明确的代差。”说到技术问题,周硕的目光炯炯有神:“电子产品方面就先不说了,这不涉及到华光厂这部分人员的安排。”

    “单说华光厂目前的经营项目,我的计划是先期投入两千万人民币进行石英坩埚技术的改进,这方面主要突破的技术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坩埚涂层技术,另一个则要扩大坩埚尺寸。使华光厂出产的石英坩埚,能够从生产六寸硅锭升级到生产八寸硅锭。”

    他拿起桌子上的杯子喝了口水,接着说道:“在形成技术突破之前,华光厂可以先组织力量生产六寸硅锭,这方面咱们国家是有技术储备的。而且由于国际上单晶硅制备技术的进步,六寸硅锭的生产设备并不对我国禁运,设备的采购也不成问题。在单晶硅市场上,我们不仅和圣迭班集团没有竞争关系,甚至在国内都没有竞争对手。”

    说着周硕自嘲的摇头笑了笑,这才说道:“倒不是我们的技术有多么先进,而是首钢和NEC合资的首钢日电电子公司已经完成了后道工序的批量生产,也就是芯片的封装和测试生产线。而今年马上就要着手开展的前道工序批量生产,就是真正的芯片制造了。它的月处理能力在15000片左右,如果咱们国家能够供应六寸晶圆的硅片,人家根本是有多少吃掉多少。”

    武长庚眼睛一亮,两千万的技改资金,这在绣城一亩三分地上,可是除了央企,其他企业想都不敢想的大手笔了。如果在收购华光厂之后周硕还有这么多钱,生产的产品又不愁销路,那么华光厂打个翻身仗倒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武长庚毕竟不是技术人员,他看的也不是技术细节,而是看人。作为一个区委书记,他自问识人的本事还是有些的。从周硕自信的气势和肯定的语气里,他也找到了一些信心。于是,他看着周硕的眼睛说道:“如果你敢立下军令状,一定能够掌握单晶硅的生产技术——这可不是你自说自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