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唱标

    第三百零五章 唱标 (第1/3页)

    周硕虽然是在满嘴跑火车,白石茉莉奈却真的相信了。真正高明的谎言不是逻辑有多么严丝合缝,而是能够和真实世界相互辉映。周硕这一番话虽然细想起来,其实漏洞很多。但好就好在,苏联的电子工业并非人们以为的那么薄弱。

    别看苏联的电子工业不行,但那是大规模生产有困难,纯粹的体制问题。但在实验室里,苏联早在90年就已经实现了0.5微米工艺。要说中国人趁着苏东坡的当,真的捡了个漏,似乎也不是说不过去。

    对世界上光刻机技术发展门儿清的白石茉莉奈不用周硕多说,自己就把这里面的情节脑补完整了。

    竞标就在这种你问我答的过程中继续了下去,从光刻机的整体设计思路,到重复曝光的对准系统分辨率。从产品的良品率,到日均产量……

    四家光刻机厂商,可以说是唇相舌战、短兵相接。在这种近距离的较量下,没有人会完全不犯错误。只要逮住一点穷追猛打,说不定对方头晕脑胀之下,就能爆出什么重大隐患之类的。所以根本没人会有手下留情,或者相逢一笑泯恩仇之类的想法。

    总体上来说,在工艺技术上阿斯麦绝对是第一位的。他的身后站着的是德国卡尔蔡司,镜头材料来自于美国康宁。技术上受到ibm和intel的扶持,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也和他有不清不楚的关系,零部件很多都是从美国进口。这样的阵容下,当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当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光刻机对技术的要求还没有那么变态,尼康的光刻机水平比阿斯麦差距有限。毕竟尼康虽然家大业大。但一直都是自攻自受,从镜头加工到系统集成,能自己干的就全都自己做了。

    虽然在光学加工上,尼康的技术和阿斯麦是一条线上的。但整机的系统集成、自动化以及机械工艺方面。差距就一点点的积累起来了。但总的来说。光刻机市场上,依然是阿斯麦和尼康双巨头的垄断形式。若华晶采购的不是0.5微米工艺光刻机。而是0.35微米光刻机,那放眼全世界也就只有他们俩能提供了。关起门来开个会就是,谁会陪你玩招标游戏?

    人那是真正的卖方市场,讲究的就六个字:爱买买。不买滚……

    就说阿斯麦在18nm工艺的开发上,就能看得出来人家有多牛气l作为下游厂商,先巴巴的花三十三亿欧元买了15%的股份,才算得到入场券。其后台积电和三星想要设备,同样也得真金白银的去入股。想直接买现成的设备?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当然,这是二十年后的行情了。现在阿斯麦既没有对尼康表现出绝对优势,光刻机技术的研发费用也没有高的那么变态。

    但在光刻机市场上。阿斯麦第一、尼康第二,基本上是没有异议的。佳能坐上第三的位置,大概也是问题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