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国企

    第四百一十六章 国企 (第2/3页)

周硕的目光炯炯有神,注视着何夕说道:“国企改革究竟怎么改,现在上面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允许犯错误的。但国企是否就只有劣势,没有优势了呢?我看不是的,起码国企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规模庞大。一家精铸厂也许价值只有几百万,但绣城的国企总价值有多少?几十亿都挡不住吧?”

    “你们可别小看这个规模优势!”周硕见到何夕不以为然的神色,正色道:“要说起来,像福特、丰田这样的跨国大企业,负担和官僚程度并不会比国企更低,但为何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纵横披靡?就是有规模经济在这里。”

    何夕心里有些惊讶,周硕的泛翰集团一直以来都是以技术取胜。但显然,他也正在补上管理这一块短板。听他说的这样头头是道,他倒也真的有些相信,周硕确实是研究过这些问题。也真的是在为泛翰集团成长成这样的组织,积蓄着他个人的能力。

    原本他心里对泛翰集团急速扩张,可能会导致根基不稳、以及组织内部气氛浮躁的可能而惴惴不安。如今看到周硕自身对此也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多少也算是松了口气。

    “所以说,国企想要摆脱目前的困境,首先要明白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道理。”

    “要想做好国企,我认为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壮大规模,鼓励国企之间的合并,通过合并提高自身的体量和规模优势,以及完善现代企业的经营功能。二是确立产权和管理权,政府不能把国企当做提款机。产权明确了之后,然后再要规范管理人员和企业的关系。国企管理人员或者官位和企业状况挂钩,或者收入和企业挂钩,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周总说的这些话,我赵老头听懂了。”赵培德插进话来,打断了周硕道:“不过这些大道理毕竟只是大道理,我想请问我们精铸厂现在这个情况应该怎么办?”

    周硕微微一笑,国企改革早年普遍有一卖了之的举动。后来改革方式摸索出来之后,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早就已经放弃了九十年代中期这种一卖了之的做法。

    他胸有成竹的说道:“卖地获得一笔资金,除了用来建新厂、引进新设备之外,市里如果能够将其他经营困难的企业也合并过来,通过置换工厂地块能够拿到的资金就会更多。这些资金合在一起,就可以做一些大事——比如说引进汽车生产线。”

    周硕这话吓了何夕一跳,上汽车生产线?那是谁都能上的么?一条汽车生产线起码几十亿,都能顶上绣城一年的整个产值了!

    “周总这就开玩笑了吧?不说我们哪来这笔钱上生产线,就算上了技术哪来?生产牌照哪来?人才和体系怎么办?”何夕苦笑道:“咱们绣城虽然是工业城市的底子,但从来也没有造过汽车,连卡车都没有!唯一沾点边的,也就是绣城重型机械厂,能造点吊车、叉车和工程车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