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雪豹》【三更】

    第一百八十七章 《雪豹》【三更】 (第2/3页)

便说说的。后世的汪正飞拿着遥控器换换台,总是能看到直着脖子嚷嚷的李云龙和憨笑着的许三多。《亮剑》、《士兵突击》、《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军旅热剧,都已经在各个电视台重播了多次,而且每次重播收视率都高于该时段其他剧目的全年平均收视率,成了电视台屡试不爽的收视“秘密武器”。

    战争中的军队,是英雄辈出的大舞台。但在不同的年代,人们对“英雄”有着不同的定义,也有着不同的审美视角。在过去的岁月里,人们曾一度仰视“英雄”,他们往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连相貌也是光彩照人,工作生活中没有矛盾冲突,姓格完美地没有一点瑕疵。可以用当年流行的一个词汇来形容———也就是高大全。

    高大全这个词在当年的人们众还属于一个非常好的词,属于褒义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汪正飞这一代,高大全已经变成一半贬义一半中间意义的词语了,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太多褒义的成分,而到了10年以后,在成长起来的很多90后来说,高大全基本上就和大傻冒划上等号了。

    当然也不能说那时候的人们都是在瞎编乱造,只因为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一个中华儿女为了中华万岁可以抛弃一切的一个后人完全想象不到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有的是这样那样的英雄,虽然她们各有各的缺点,但是为了祖国,思想更单纯的他们更容易为之奉献一切,所以对他们来说,那种高大全的角色并不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词语,而是近在身边的一个词语,所以当时高大全类的题材是如此受欢迎,但是时至今曰,社会风气已经变了,拜金横行,虽然心中仍然存在对高大全角色的向往,但是身边却根本看不到有类似的形象,所以进入21世纪之后,高大全类的角色的形象就变成了一个虚假的代名词,所以最终才会演变成和大傻冒差不多的概念,这是一个历史沧桑变化的结果。

    “就想写一个军旅题材的电影,圆一圆小时候的梦想吧,要知道,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兵,不过现在看起来应该是没希望了,那就在电影里实现!”汪正飞说道,中国不是韩国新加坡等小国家,人口十数亿,根本就不怕没人去当兵,不用像他们那样强迫自己的国民,男的只要身体没有残疾的,年纪又到的,都要去当兵,这点小国寡民的特点在韩国很多韩剧里都见得到。

    汪正飞小时候就一直有当兵的梦想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是当不上了,倒不是身体有什么缺陷,只是长大以后人也变得更现实了,现实里生活工作的压力大了许多。对于当兵并没有那么渴望和强烈了,加上国家对这个也不是很强迫也没有轮上他,后来重生之后,成了艺人,这就更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了,在韩国经常有艺人要去服兵役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基本都少的可怜,没办法,中国别的不多,就是人多。

    “不过军旅题材的都不好看啊!”傅丹皱着秀眉说道。

    事实上现在,军旅题材根本就不流行,或者说爱看的只有那少数一小部分人而已,基本上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没有好的军旅题材出来的,军旅片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

    真正军旅片大火的时代还要等后来《亮剑》一片出来之后,才真正开始复苏,随后《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一大批的好片相继上映才真正让军旅题材扬眉吐气。

    在此之前,军旅片几乎都成了政治上应付的一种行为,尤其是一些国字号的大企业,基本上每年必须拍一些这种类型的片子交任务,不指望赚钱,数量够就行。

    这就是现在军旅题材不得不面对的一些尴尬的现实,而且这些军旅片都集中在某些特定的时段,什么建国n周年,建党n周年,建军n周年等等之类的特别的年份和特别曰子里。

    汪正飞也知道,拍军事题材电视剧最不讨好,处理得‘硬’了,观众不爱看。‘软’了吧,又符合不了军队的要求,肯定通不过审查。”虽然这两年,军旅题材剧有所回暖,并且有的剧还不错,可依然掩盖不了军事剧的“缺陷”:没人投资,剧情老套,拍摄一窝蜂。

    由于军旅电视剧会涉及战争场面,制作成本高,况且不一定能赚钱,所以制片人一般不会轻易考虑投资这样的片子。就算有了投资人,编剧的创作也尤为重要,军事题材的内容绝不能闭门造车、凭空想象。

    总的来说就是吃力不讨好,但是汪正飞不担心这个,他可是从后市重生而来的,现在虽然大家伙对于军旅片的未来还在迷茫当众,但是他却是准确的知道方向的,找准方向,蒙头往前走,成功就不是那么难以想象了。

    况且他写这个剧本,从开始就并不单纯是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