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第三节 (第2/3页)

第九卷第九章第九节第九条提到过,在考场中依靠行贿上官谋得考题者,不仅考官革职查办,该考生也着革去一切功名,交大理寺严处。我看若江公子确实这般做了,这大牢就得坐上好几年哦,还要连累上江老爷子不可,这脸可算是丢到家了。”

    这考场舞弊,每朝每代每科都有发生,再平常不过。关键是要看下边的官员以何种心情对待。严办,可以弄成惊天大案,整倒一大批官员,就如顺治十四年丁酉科顺天乡试,审出考官有受贿行为,七人立斩,二十五人流放尚阳堡。康熙五十年辛卯科江南乡试,中试者除江苏十三人外,其余多是盐商子弟,舆论大哗。此案累及两江总督噶礼及江苏巡抚张伯行,此二人互相参劾,名噪一时;不办,也就随风而过,一点痕迹都没有,完全是个可大可小的事情。

    许维也是熟读律法,对这里面的猫腻比较的清楚,故敢拿出来要挟那江春。

    以许维目前的处境来说,是很需要一个在徽州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在后面给自己出谋划策,而江春就符合这个要求。

    “是啊是啊,老朽也是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故深夜前来拜访许大人,还望大人您能网开一面,救我江家于水深火热之中,老朽必铭记于心,绝不忘大人的恩德。”江春也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许维是认定这江春确实是有求于己。

    这江家在徽州势力庞大,本不会怕一个小小知府,问题是这个新任徽州知府不是别人,而是连和这个大清第一红人也要惧上三分的许维许九衡。这点老到且圆滑的江春充分考虑到,而且江春还非常看好许维日后的发展。故思虑再三后决定下一赌注在许维身上。所以便屈尊来徽州府衙拜会许维,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能有效地增进二人间的友谊。

    许维装出副很有难度的样子,皱着眉头在大堂内踱来踱去,一会儿停下来,语气很是豪爽地对江春说道,

    “我与老先生也是很投缘,您这个忙我要是不帮也太说不过去了。江老敬请放心,江公子的事我就不予追究了。

    不过呢。。。”许维故意卖起关子来。

    “大人的意思老朽明白,这一点意思不成敬意,还望大人笑纳才是。”江春也是老江湖了,这官场上的事哪能不明白。所谓皇帝不差饿死鬼,你不给人家一点甜头怎行!

    江春把一张五万两的银票塞进了许维的手中,许维装出副不悦的模样,说道,

    “江老,你这是何意?我许某可不是那种贪财之官。”

    江春陪笑着解释道,

    “这可不是行贿官员的钱,而是本人在福建经商时欠大人的货钱,有字据为证。”江春变戏法般变出张所谓的字据,上面清楚地写着,‘本人江春,因货款不足暂向许维借银五万两,立此字据为证。’

    这姓江的确实不愧为徽商之首,名副其实呀,行贿也做得那么天衣无缝。许维由衷赞赏江春的精明,不过自己还真没有向他江春索贿的念头,但既然人家要给自己也不妨收下了,免得伤了大家的和气。

    许维一边收下那张五万两银票,一边郑重其事地对江春说道,

    “江老,你可是误解了本官的意思。不过既然您老如此慷慨解囊了,我要是不收下,那就是看不起江老您了。这批银子权当是江老捐给徽州府衙的公务用银,我先替衙门里的众人谢过江老先生。”许维一席话说得也很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后生可畏呀,江春从一开始就不敢小瞧了许维,现在更不清楚他肚子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居然要与自己郑重相商?

    “大人有话不妨直说。”

    “江公子的事我可以暂不追究,但据我所知,试题是由你们五大豪门联合向学政大人购得,那必然陈家、刘家、赵家也懂得了试题。我只想知道这其中到底有多少参加乡试的秀才知晓了试题,这个难题还只能依靠江老先生替我找答案了。您是老徽州,必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江春隐约琢磨出了许维的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