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第六节 (第1/3页)

    黄梅案的关键就是许维故意以窦光鼐半虚半实的参劾来刺激乾隆,最理想的莫过于阿桂一一驳斥窦光鼐所有不实的地方,而乾隆听信并作出处置后,自己再把收集到的黄梅假弥亏科敛证据提交上去,集中攻黄梅一点,为窦光鼐正名,那样就能突显自己的才干。

    一切都在许维的算路之中,那是因为阿桂尚在起程赴浙的途中,就向乾隆帝陈述此次清查亏空‘总以核对卷册与实贮之数,乃一定不移之理‘,同时还指出,窦光鼐仅凭后任及署事者一面之词,必多波累蔓延。这些情形都已经由锦衣卫秘报回来。

    平心而论,阿桂讲的清查亏空方针从道理上讲确实无懈可击,也的确是官场通行的‘一定不移之理‘。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上司盘查,可以挪东补西,蒙混过关,正像查办甘肃通省贪污大案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那样,仓库里根本就没有本色监粮,但查勘的钦差大臣袁守侗一到,黄澄澄的粮食早已如数实储在仓。

    所以阿桂的办法实际与昔日的袁守侗以及尚在浙江、已经清查完毕的曹文埴等人并无二致。

    查出‘实贮之数‘,又谈何容易?那么真要查出亏空底里又当如何着手呢?

    按许维的理解,真要查亏空,绝不能遵循官场通例,走过场,说空话,做表面文章,必须另辟蹊径,专找‘后任及署事者‘以了解亏空实际情形。清查亏空不怕上司盘查,最怕后任接手。后任接手,则自顾考成,无不过细查核。

    但若真那样做了,许维可就得罪人海了去了,给自个竖的敌人不是一个两了,而是按批次来算。这还仅局限于浙江一地,若乾隆爷脑袋一热,全国推广,好嘛,许维许大人那就把全大清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全得罪干净,满世界都是仇人。

    许维不可能自己亲身上阵犯险做这种事,那就必须要有个弃子来做,很不幸,窦大人被许维给挑中了,几番接触之后,无形中窦光鼐便接受了许维查亏空的思路,还傻乎乎地认为是自己想出来的,冲动地开始报效皇恩的无知行动。

    一句话,受命主持查办浙省亏空的阿桂尚未踏上浙江的土地,与窦光鼐尚未交锋,就对窦光鼐深怀成见。

    所以说,阿桂在浙江的所作所为若不受许维的掌控,那还真没天理了。

    驰抵省城杭州第二天,阿桂就在钦差大臣行辕召集浙省高官集中谈论有关窦光鼐奏报浙省亏空案相关事宜。当许维的轿子落在钦差行辕门口时,他眼尖,瞅见伊龄阿也就快自己一步,人才刚走到行辕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