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发财方可立品

    第三百零三章 发财方可立品 (第2/3页)

,其余尽数散给番人。而至于随身俘虏的两万多高句丽人,众番将,则是盼望李重九能将他们继续给他们为奴,但这一次李重九却不这么考虑。

    李重九的决定。是将这些高句丽人,安置在上谷,雁门二郡。这二郡在多次战争之中,仍未从破坏中恢复。故而极缺人口劳作,不少田地荒芜。所以李重九决定让这些高句丽人,于两郡之中安置屯耕。

    李重九此意见一提,就遭到众将反对。反对的多是汉人大将,他们认为这几十年来,高句丽人与汉人相互征战,以是结下大仇。之前李重九不杀他们,已是天大活命的恩典,要知道他们可是将隋军的战俘,一律都杀了筑成京观。

    他们当心将高句丽人安置为民,将来可能会养虎遗患。反咬李重九一口。

    但李重九却没有这个担心,历史之上,唐灭高句丽后,即将高句丽故民皆是从辽东南迁至中原安置。

    历史已是证明汉文化,具有极强同化之用,这些高句丽人都慢慢汉化。唐王朝不仅没有对他们提防,并且还重用十分善战的高句丽人,在中唐时,高句丽武人集团,已是当时作为当时‘多国部队’唐军中重要战力。

    在安禄山之乱中,王思礼等高句丽武人忠于唐室,与叛军激战。其中最有名的高句丽大将,就乃是当时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将高仙芝。

    所以李重九决定将这批高句丽人,南迁于上谷,雁门二郡,此事由赵万三,陈克,高楚处事。

    李重九决定将这些高句丽人,皆是编为军户,按口授田耕种,但不必上交税赋。上谷,雁门之地,可以种植两季小麦,相信高句丽人的日子会比辽东过得更好,而他们所作的就是服役,一旦征召时,必须为军替李重九打战。

    高句丽人听闻李重九不将他们贩卖为奴,而作军户后,皆是说不出话来,因为这对于他们而言,已是最大的恩典。

    回到蓟县后,各官皆来到城外恭贺李重九大胜高句丽,返回辽东,但却唯独魏征不到。

    听闻郡丞魏征抱恙在家。李重九心底有数,当下在蓟县犒劳三军,而当夜自己却亲自来魏征府上。

    李重九来魏征府上时,魏征正披衣修改着公文。

    李重九也不要下人禀报,便入府言道:“魏郡丞何必抱恙劳作。”

    魏征抬头看了李重九一眼,却不说话,继续批改公文。李重九碰了个软钉子,倒是一乐,当下亦是不客气,直接拿起魏征桌上的饮子喝了起来,并看魏征改过的公文。

    魏征又写过一篇而后,这才搁笔,言道:“请上谷公恕罪,魏某不喜在处理公务时,与人闲谈。”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今日魏郡丞为何不到?”

    魏征胡须抖抖地言道:“上谷公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但说无妨。”

    魏征长叹了口气,言道:“上谷公,还记得当初你召我时,你我相谈之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