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兴亡更替

    第三百二十八章 兴亡更替 (第2/3页)

    众人目光皆是起伏,心底不定,就像众人明知道大隋会灭亡,但却没有想到真正到来的一刻会有这么快。

    李重九未免亦有感叹,虽早已预料了这个结局,但却没想到到来的这一刻,心情却有几分波动。

    他可以猜到众人的心思,如果宇文化及没有谋反,大家揣测眼下天下局势大概就是,天下三分,李渊据关中,李密攻下东都后,与窦建德,李重九一并立于河北。

    而大隋放弃了关中,河北,山东之地后,偏安于江南。

    之后或者是李渊,或者李密,这其中一个胜者,统一长江以北后,率大军向南,灭掉江都的前朝余孽,这大概要十年的功夫。或者恢复如南北朝,两边隔江相对,大隋那时就是另一个东晋了。

    只是没有想到,宇文化及居然弑君,那不用想了,杨家血脉只剩下,越王杨侗、代王杨侑,还有就是温彦博所言的,宇文化及所立的秦王杨浩。

    杨浩不用说了,傀儡一个。越王杨侗,现在也被李渊玩弄于股掌之中,唯一就是东都的越王杨侗,还有几分势力,但毕竟还是太年幼了,只有十四岁,这时候主幼国疑,能不能坐稳位置还是难说。

    大隋的国祚若要靠杨侗的延续,那么十分艰难。

    李重九细细思虑着天下局势变化,却见场下众人却皆是看着他。

    李重九突然醒悟,他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那就是他在等自己的态度,也就是幽州对杨广之死的态度。

    殿内卢子迁,赵何然,高徐道皆是捏须,他们确实是等待着李重九此刻的态度,这杨广与李重九之间恩怨,他们也明白一点,李重九为杨广所押后,脱狱而走,在上谷郡割据一方。

    但李重九虽割据,但对于大隋却一直是模棱两可的态度,不同于刘武周之流,依附突厥,也不同于李密,直接传檄天下,以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之言,直斥杨广,当面打脸。

    李重九心底对杨广之死的态度究竟如何?他们在暗暗揣测。当然若是李重九不表态,众人也不会表态。否则若与李重九态度相反,这不是自寻不快吗?

    李重九此刻亦是少许犹豫,是迎还是贬?

    迎?

    杨广穷兵黩武,丧失民心,闹得四海之内,民怨沸腾,他有今日,皆是他咎由自取。这是于公。而杨广当年误听谗言,将自己押下大牢,差一点杀了,这对于李重九而言,实乃不公,这是于私。

    贬?

    杨广虽丧失民心,但他毕竟是大隋的天子,圣人。在大隋官僚,士族之中,不少人还是忠于,向着朝廷,纵然杨广有很多过失,但为圣人讳的原则,百姓和官吏都相信,只是天子为小人蒙蔽。而杨广虽当年让李重九下狱,但若非杨广的知遇之恩,李重九被封为冠军侯,上谷郡通守,他焉有今日,这也是于私。

    恩恩怨怨都在李重九心底浮过,现在杨广已死,他死后对于李重九而言,却是难题。

    士族他们的正在观望,至于自己的下属也是意见不一,大多数将领没有太多想法。如此英贺弗之流的番将,杨广是生是死,关他甚事。尉迟恭,王马汉则是无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