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 (第2/3页)

贾闰甫,襄城守将张善相等,将河南之地,皆献给李唐,难怪李密灰心。”

    李重九言道:“是啊,瓦岗军虽早放弃了河南之地,但若这些人降伏王世充,虽难以接受,总也算情有可原,但不降王世充,也不归附瓦岗,而是选向李唐,已说明李唐现在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无怪,李密灰心至此。”

    李育德,高季辅,贾闰甫,张善相等人降伏李唐,确实给了李密致命一击。降伏王世充,乃是迫不得已,将来瓦岗军反攻河南一日,这些人说不定会再度倒戈。

    但降李唐,表示他们彻底放弃了李密,为自己寻求出路了,特别李育德,是通州刺史李谔之孙,与李密一般,都是赵郡李氏的同宗。

    而贾闰甫乃张须陀副将贾务本之子,张须陀兵败后说服裴仁基,投降李密,故而立下大功。这些人不同于单雄信,徐世绩,他们都是隋朝旧吏,算是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心腹班底。

    难怪李世民敢亲自到黎阳游说李密,所凭的并非是口舌之能,就算是苏秦张仪复生,也不能说服李密放弃夺取天下之心,但心腹班底的背叛却是可以,所以这才是李世民的底气所在。

    李世民的底气,就是李唐看不见,抓不着,却能左右天下的大势。大势就是人心相背,如同历史上攻伐王世充,王世充除了能保全一个洛阳外,河南周边郡县,李唐大军一至,皆是不战而降,甚至箪食壶浆,恭迎王师。

    此刻李唐大势已渐渐有汇聚成江河之势,李密,窦建德,王世充这等枭雄,虽已明白如此,仍是逆流而上,但大多数人却想顺流,而不思逆流。一旦大势所聚,溪流澎湃成江河,方时成就帝王将相。

    至于逆势而动者,成王败寇时,谁还记得你曾经了得。

    故而识时务者,都是顺势而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当窦建德为李唐所败,为小兵所执时,谁能说窦建德不如一个小兵,只能说窦建德的时运不如李唐罢了。

    现在李世民就是借着这大势,迫使李密非得从己之意。

    王君廓言道:“现在黎阳城内人心惶惶,河南之众也尽归李唐,王世充所有,我看魏公现在有弃黎阳之意。”

    “二当家,李密这厮若弃了黎阳,还有哪里可去?要知道除了黎阳仓之外,这河南河北哪有地方,可供几万大军吃食的。”

    王君廓看了王马汉一眼,言道:“或者这正是今日李密来的用意,我猜李密不是想去别去,而是去幽州!”

    此言一出,李重九,王马汉皆是动容。

    王马汉正要拍桌子骂娘,却被王君廓一瞪,只能坐了下来,口中却仍不住直娘贼,贼厮鸟,忘恩负义狗贼的大骂。

    李重九想到今日李密的口气,似乎确实隐隐有此鸠占鹊巢的打算。自己当初在白马寺,在晋阳,两次向李密献计,先夺河北,后联山东,再谋东都争雄于天下。若是当初李密能够依计行事,就算自己占据了幽州,也哪敢与瓦岗军这帮精兵猛将争锋。

    反正不让李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