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强大的门下省

    第四百三十九章 强大的门下省 (第2/3页)

,何其难也?”

    李重九言道:“故而吾认为,天子必须任用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各奉其职,让庙堂之上,尽是盈正君子,而远离苟营小人。故而我决定先定制,再定法,否则典章再齐备,若官吏都不思遵守,典章法度又有什么用?”

    李重九这番话,是近代政治思想认识的菁华,但温彦博,王珪等人竟是一并点头,表示理解,这倒是令李重九颇为意外,看来真是不可低估这个时代精英的智慧。

    王珪问道:“那么按王上的意思,我们应是抛开先人之法,自定体制吗?”

    李重九摇了摇头,这当然是不可以的,如果说国人追崇三代之制,是一种返古逆流而动的错误,那么抛开一切,自创体制,那么就是乌托邦了,那是空想主义。旁人想想也就罢了,若为政者也是如此头脑不清晰,这就是一种病,必须治。

    李重九言道:“孤大体还尊崇隋室五省六曹,在此之上,孤稍作修改。”

    听李重九不准备大作更张,众人都放下心来,现在幽州好容易才有了一些争霸天下的苗头,绝不能东改西改,当作试验田来对付,那一切就别提了。

    温彦博在中书省任过文林郎,故而深悉隋朝的典章制度。

    温彦博言道:“所谓五省六曹,五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和内侍省,而尚书省,六曹吏、户、礼、兵、刑、工。”

    “五省之中,秘书省,掌图书籍藏整理,国史编纂,天文历法,可谓清闲,而内侍省,则为侍奉内廷的宦官,故而大隋官吏们,将不重要的秘书省和官宦担任的内侍省去除,直接称为三省六曹制。”

    李重九点点头,三省六曹,已是十分接近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省六部之制了。

    实际上唐承隋制,三省六部制大体上不变,三省由天子直隶,授命御天下亿民,万里疆土,六部而直辖尚书省。

    一般中书省起草政令,交给天子,天子批示允可后,交给门下省,门下省通过后,书上可之,即可交给尚书省实施。而不可,则打回中书省修改,重新走一遍流程。

    只有中书门下二省,以及皇帝亲允三者亲允的政令,才交由尚书省六部来具体实施,天下各州,郡,县,军州都直接向六部负责。

    说白了,就是所谓的权力,就是决策权,议政权,行政权三者。中书省议政,门下省和皇帝决策,尚书省行政,再说白一点,就是中书省提议要去干什么,门下省和皇帝一起拍板拿主意,尚书省去干活。

    而一千年之后的明朝,变成内阁提议要去干什么,皇帝或者太监拍板拿主意,六部去干活。

    大隋的体制,之后延续唐宋元明清数朝,乃至于千年后的大明朝,在三省六部的基础上,也就改进了这么多。

    而在秦汉之时,决策权,议政权,行政权都只有丞相一人担之,所谓的三省就是将相权三分,而达到权力制衡。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就三省六曹,不,三省六部更顺耳一些,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