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议

    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议 (第2/3页)

臣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聚集得这么齐的,他们要商议的,是关乎于赵国,关乎于天下的大事。

    朝会开始,李重九拿着曹纹这封奏章,命人于殿上念诵。

    之后李重九在大殿上提出了伐唐之议,让百官商议。李重九没有旁听,而是让百官自行议论,待半个时辰后,再由温彦博汇总后当殿公布。

    半个时辰后,大殿上气氛出乎意料的凝重。

    温彦博向李重九道:“陛下,眼下中书省商议后,眼下伐唐之议有三,一为,经过半年时间筹备粮秣辎重,训练兵马,再全面调动,以今日大赵的兵力,可以出动五十万人马,讨伐李唐。二为缓,先派大将攻略,拔去李唐在绛州,河西,襄樊三个据点,以薄弱唐军之力量后,待时机成熟后再大举伐唐,此大约需两年时间。三为反对伐唐,认为眼下时机并不成熟。”

    温彦博说完后,大殿上微微骚动,然后随即又平静下来,仿佛微风拂过水面,一阵涟漪后,又归于平静。

    众臣低下头,等待李重九的示下。沉默了一阵,李重九道:“朕想先听听诸位反对的意见!是哪位爱卿反对伐唐,尽管出班直言。”

    众臣等了一会,御史大夫卢承庆,先出班道:“陛下,微臣以为眼下伐唐之时机没有成熟。”

    李重九道:“说说你的理由。”

    卢承庆道:“陛下,我大赵已开国四年,国势日强,陛下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先剪灭罗艺,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等强敌,后平塞北定江南,如拾草芥,然而微臣以为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古来明君圣王深知创业守成之不易,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而今李唐虽据天下一偶,但李家父子恩德广施,国家安定,百姓景从,父子二人皆非无道之君。要骤然攻打,恐是兴无名之师,乃是穷兵黩武尔。微臣要讨伐他国,莫非八个字,厉兵积栗,以待暴主。当初突厥之势未必弱于大赵,但陛下铁山一战灭之,这是为何?乃是颉利倒施逆行,所以才自取灭亡,而并非陛下甲兵坚锐之功。而今李唐国内上安下和,实不可轻易攻打。不如等候时机,待李唐民忧国敝时,可不劳而定。”

    “荒谬,李世民篡权杀兄,又逼父退位,这样的暴戾无道之君,不正应该兴师讨伐吗?怎么会师出无名!”

    卢承庆话音刚落,一旁大臣姬川是急不可耐地反驳道。

    而姬川一旁李元吉则是跪下来痛哭道:“陛下,玄武门之变,血泪未干,那弑兄篡位之人,眼下却高居庙堂之上,为百官朝拜,杀兄之仇不共戴天,微臣恳请陛下赐微臣一旅,让微臣直伐关中,不取那狗贼人头,绝不旋踵。”

    众人看着李元吉痛哭流涕的样子,心底道,你这样去了,除了自取灭亡还有什么其他结果,就算你另有打算,但如此作态,也太恶心了吧。

    龙椅上的李重九,对李元吉这一番哭闹,却是温言安抚道:“朕知道爱卿的苦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