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砺兵积粟

    第八百二十四章 砺兵积粟 (第2/3页)

备先拿下绛州,河西,襄樊三地,为决战铺路,创造有利之势。此乃是先缓而后急之策,这李重九用兵真是滴水不露。”

    李世民转过身道:“朕不是担忧将来之决战,只是可惜了薛收与司徒丘。”

    房玄龄上前低下头道:“陛下,此乃是微臣之失,这死间之计,乃是微臣向陛下推荐的,所以他们二人之死,都是臣的罪责。”

    李世民看了房玄龄一眼道:“孙子兵法有云,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为死间之人,必死无疑,只是玄龄,你的计策没有瞒过李重九,或者说他不为所动。”

    房玄龄满脸羞愧,薛收,司徒丘被赵国风闻司细作抓拿,早就是他预料之中。他就是要通过薛收,司徒丘这两名死间,将李唐害怕李重九伐唐这假情报传递给李重九,然后借助赵国朝堂上众臣新破突厥,高句丽之势,然后做出伐唐的决定。

    当初推行此策时,房玄龄向李世民上奏,说赵国虽眼下兵力强大,但是新破突厥,高句丽,兵马骤胜,正是兵骄将傲之时,虽强但有隙可乘。至于突厥,辽东,岭南,江淮都是新降未久,士民容易反复。

    若是在这时候,唐军在决战中一战击败赵军,那么两国间优势就会倒转过来,就算是两军战和,对于李唐而言也有利而无害。

    所以房玄龄故意派薛收游说薛万淑,散布李唐畏惧赵国伐唐的消息。没有料到李重九,却识破了房玄龄之策,仍用两年时间砺兵积粟,准备与李唐决战。

    杜如晦道:“房兄的计策是不错了,若是李密,杜伏威,窦建德之流必会中计,但对付李重九就不够了,此人不为外物所动,有着自己主张和判断,实乃是劲敌。”

    李世民转过身来,笑着道:“好了,房卿不必自责,此事朕也有责任。两年也好,朕也有两年的时间厉兵秣马,将来的事谁知道,李重九既以为两年之后决战胜算更大,那么朕与他走着瞧。与这样一个对手交战,实是朕有生以来最大之挑战,必要堂堂正正败之,方能显示朕的本事。”

    听李世民这么说,房玄龄,杜如晦露出振奋之色,李世民真乃是雄主,不论任何时候,都是这么斗志旺盛,这一点就算李渊也不能及。若是没有李重九,二人都不会认为会有其他人能取代李世民成为天下之主。

    杜如晦亦是笑着道:“幸亏李重九不是一点弱点也没有,他用兵不过平平,临阵指挥更是不如陛下多矣,微臣想是临阵决战,那么倒是我们的机会。”

    听杜如晦这么说,房玄龄微微点头,李世民只是笑了笑。

    君臣三人议论之时,外面脚步声仓促传来。

    一名将领进入内殿后,一口跪在地上急忙道:“启禀陛下,赵军大将王君廓在十日前,率五万突厥,室得奚骑兵,挖塌边墙杀入河西,连破二十余城,杨都督不能抵挡,向陛下求援,此十万火急!”

    这将领之言,饶是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都是一贯镇定,久经风浪,但听闻王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