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约定(上)

    第五章 约定(上) (第3/3页)

家亲事没有解除,恰巧这一年郑朗参加解试考,就必须进小房间参加科考,这中间就有许多猫腻了。

    最后就是锁厅试,防止官员仗势滥取科名,不常见。

    是基层的考试,比省试要容易。录取率仍然很低,往往十不足一。

    崔有节提出这个要求,连几个妇人也明白他的用心。五年后,崔家女快到了及笄之期,若是郑朗能在这一年考中,那时郑朗才十五岁,还是大有作为的。崔家女下嫁也不屈。若考不中,也不耽搁崔家女的婚嫁。

    可是……

    几个妇人都想抢着说话,这不是承心在为难人吗?乡里面学子有几个能在十五岁就考中了解试?

    郑朗看着崔有节的表情,忽然明白,崔有节没有将话说死。给自己刺激动力,让自己改邪归正,发奋读书的。若真考不中,他也未必会将这门亲事回绝。不然自己在这几位母亲的宠惯下,不久后,依然会“原形毕露”。

    科考自己肯定要参加,在这时代,必须身上有功名,才能更好立足。但万一考不中呢?他可不想受嗟来之食,道:“泰,山,太,短,七,年。”

    “七年也短了啊,儿啊,你傻了不成?”二娘气愤地说。

    “是啊,乡里面有几个十七岁考中解试的?你以为你是谁啊,小晏学士?”七娘不满的摇着花手帕说道。心里面骂道,大妈妈的,老娘在青楼里面混了近十年,看到那么多的学子,也没有见过几个十五岁就考中了解试。官人一死,崔家是瞧不起了咱家啦。

    崔有节却用古怪的眼神盯着郑朗,郑家的几个妇人愤愤不平,可都没有想到过一个问题。自己女儿与他同岁,七年后,到了十七岁,谈论婚嫁还来得及,毕竟晚了。再说,十七岁时悔婚,也容易落人笑柄。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女婿有意设下的圈套。若是那样,又不知是好事,或是坏事。

    迟疑了一下,说道:“七年也行,但你必须中省试。”

    “亲家翁,若你不同意这门亲事,罢,谁叫官人去世得早,”大娘终于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