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十段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 十段文 (第1/3页)

    郑朗停下来笑,因为弯着腰的,这才看到并不是如此,这位仁兄两条瘦峋的tuǐ不停的在颤抖着。

    其实很害怕。

    而且下身穿着更可怜,几片单薄的破麻布,由麻线缝着,象好不容易用一块块大补丁凑起来的一条里kù。

    知道不好,可生起了同情心。

    说广一点,是人治法,或者以法治人。某些时间,不能绝对xìng的按照规矩来行事,需要进行一些通融的。于是装作打趣道:“兄台,场所不对,在这里绝对不能看入了神哦。”学子又是一阵爆笑。

    其实是有话外之音,陆判官本来脸上就有笑容,一听笑容更胜,对这个中年人说道:“你可听到了?”

    “是判官说完,又巡看其他地方。就这一会儿,交头接耳的,递小

    纸条的,彼彼皆是。本来郑朗是在专心考试,经中年人这一闹,终于察看考场,看到这种情况,啼笑皆非。这与前世中考高考有何区别?

    不过解试要松些,到了省试,不敢这样明目张胆了。

    看中年人可怜,郑朗有意将试卷往他那边挪了挪,更刻意将做卷的速度放慢。果然一会儿,中年人想不出来,眼睛再次瞟啊瞟的,又瞟过来了。这一回离得很近,能看得更清楚,只要轻轻一瞟就能看到郑朗试卷上的〖答〗案。用惊讶的眼神,望了一眼郑朗,郑朗只是笑一笑,是好笑了。

    但没有一会儿,隔壁有人掐自己的tuǐ。自己将试卷往右边挪了挪,左边那位仁兄却没有本事看得真切,有些急了,直接掐他的tuǐ,那意思也得照顾照顾我啊。

    这都是什么事啊!

    心中神圣的科举制度,在这一刻轰然倒地!

    他还不知道呢,连他的名次还没有考就内定好了。

    为了照顾左右两位仁兄,速度更慢。看到他们也答得差不多郑朗这才交卷。

    不能外出。无论解试或者省试,考生与相关的考官全部一律隔绝。但地方与京城终是两样的,京城在太学边上庞大的贡院,足以容纳无数的学子考试与暂时xìng的寄宿。地方条件却十分简陋。郑州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学子,考场上拥挤,宿舍里更拥挤!

    看了áng铺郑朗不由地皱起了眉头,整成了军营,一个房间里十几个人,只好开地铺,若夜晚有扯噜的,别想睡好觉。忽然有人拽他的衣服,扭过头,正是他隔壁那个中年人。

    伏了下来,深施一礼说道:“我是原武县学子柴克让。”“柴兄台找我有何事?、“今天多谢了郑小郎。”“你也机灵。”郑朗看他的样子,不知道是可怜或是可笑,但又说道:“接下来,你不大好办了,诗赋论策……”

    不能我作什么样的诗,你也抄什么样的诗!况且还有赋、论与策。

    中年人脸lù苦sè。

    “柴兄台为何执mí于科举?”不是省试考,那一跃就是龙门。或者是大娘家的张家大舅本身家底子好,有一个功名在身,见了父母官不拜,又能有资格与几个学子赋诗作雅。不然再多钱,还是布衣一个。可这个柴克让这种家庭,就是博了一个举子,有何用场?不是穷人不能考省试里白发苍苍的举子有,可解试有多少中老年人。

    解试都考到了三十多岁,省试难道准备考到三百岁?

    当然跃过了解试这一道关,也许能试上几次。毕竟朝廷赐予路费以及其他费用,除非象郑朗那样,驾着老太太赐赏的小青马,带着两个美妹坐在实而不华的御用马车里,摆着派场进京。若是吝一些,还能省下一些金帛。甚至有的地方官员为了荣誉,又从地方官库里拨出一些钱,赐予比较贫困人家的举子家属好解去他们后顾之忧,安心考一个好成绩为自己增加政绩。

    然而柴克让墨义啊,都感到吃力了,这一次科举又有那么多人,郑朗不由替他摇了摇头。

    “我也不知道”柴克让茫然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