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交接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交接 (第2/3页)

  也不能委屈了两个太后,在太庙之外另盖一间奉慈善庙,刘氏与刘氏在里面不分彼此,一个是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改成了庄懿皇太后。大臣们也心满意足,可别太高兴,这些上奏,这些对答,全部封了档的,若干年后,孙甫与蔡襄上言,说了,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老账翻出来了,再加上其他一些可有可无的失职,将晏殊贬出朝堂。

    其实这件事,大臣们也没有错,小皇帝更没有错,毕竟是亲妈是么?只是缺少了一个耐心开导的人,不要去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委婉的将中间的过节讲出来,小皇帝也许还会好受一些。

    但那一个大臣这么去做?

    你只是一个毛头小孩子,尊你不如是尊封建的正统,若不是皇帝,见了俺,乖乖得喊我一声大翁。

    事情没有结束,一朝君主一朝臣,还有许多事要发生。但眼下的名份问题,看似解决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间。功劳最大的莫过于赵元俨,没有他,很有可能李宸妃就默默无闻死了。

    于是奖赏。

    但奖利品发下来,群臣爆笑,不是在朝堂上笑的,而是回家后大笑的。

    八王叔,你从刘美家领一名女儿回家做儿媳fù吧。

    赵元俨在那一刻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

    可没有人说小皇帝做错了,正如郑家子所言,八大王,你无耻。

    看看这些年,你躺在家中没有干任何活,官职到了太师,上朝佩剑不拜,还要老太太怎么对你?难不成将养子一赶,让你来做皇帝?揭晓皇帝身世可以,那怕就是老太太一死,也可以说。但你身为长辈,受了老太太恩的,说话要注意分寸,更不能听信了一些谣传,就说李宸妃是老太太干掉了。

    但他们都没有明白小皇帝的用意,他倒不是想嘲笑八王叔的,养母没有错,可因为八王叔这一着,与刘家人矛盾肯定会jī化,冤家宜解不宜结,从此一家亲,好好说话,岂不是很好吗?不但如此,又将赵元俨的郡主嫁给了刘美的幼子刘从广,来了一个亲上加亲。

    第二件事到来了,老太太临死前不仅是抓了衣服角的,还说了一句话。军国大事由杨太妃处决。老太太一死,杨太妃自动升级,成了杨太后。老太太这道懿旨该不该遵从?

    好戏再次上演。

    诸事安排妥当,小皇帝要亲政了,诸臣上朝,忽然一个阁门使拦住了官员的队伍,诸位大臣,请慢走。大家转一个弯,先去朝见太后。

    看着这个负责礼仪交接的大太监,场面凝固,有的官员反应慢了,开始将脚步挪动。真要往杨太后寝宫方向迈出。其他的官员没有动,可一个个缄默不语。老太太死了,可她养成的十多年的余威还在,许多大臣都服从惯了的。

    就在这时候,御史中丞忽然上前一步,大喝一声:“谁命汝来!”

    阁门使看到蔡齐,嚅嚅不敢言,这个人很牛叉的。当年老太太派太监主持营建景德寺,让蔡齐写一篇记事颂德的文章,罗崇勋派人告诉蔡齐,只要写好了,可望升参知政事。蔡齐宁肯被贬出去,就是不肯。而且他现在是御史中丞,那是连丞相麻烦都敢找的官职,况且一个阁门使。

    两人对视。蔡齐又说:“上春秋富,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能又使太后相踵称制乎!”

    太后又太后,太后何其多,小皇帝要熬到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