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六章 官人,小心

    第二百十六章 官人,小心 (第1/3页)

    新一卷开始了,开头过渡,情节略淡,后面有很好玩的,而且越来越好玩,顺便求一下月票================不用喊大夫,宴客里就有几个乡里的大夫。

    人命关天,不能再忌讳,将这几名大夫喊来,进入洞房,与郑朗一样,搭脉。脉博温寒郑朗搭不出来,跳不跳动还能搭错吗?一个有名气的大夫说道:“大约大娘子喜庆之下,淤了心血……”

    一高兴,心血冲上来,导致死亡的。

    崔娴伏在母亲身上哭得死去活来。

    郑朗站在哪里手无足措,对丈母娘不抱有好感,然而天下象她这样的女子不要太多,况且似乎也不是一无是处,听崔娴说后来还教了她烧菜手艺。至于崔娴学到几分功夫,去年因为避讳,郑朗没有尝到。

    怎么就死了呢?

    想了大半天,终于想到自己在上高座时,徐氏就不大对劲。有可能这场婚姻经历太多风波,从开始的避之如虎,到后来观望,然后到惊喜,担忧,临到成亲前,还受了姜知州一次小小的打击,好不容易成亲,心情复杂,或者徐氏有什么心脏病之类,反正现在的水平肯定是诊断不出来。然后喜啊喜的,乐极生悲,心脏病突发,见阎罗王去了,也就是大夫所说的淤了心血。

    但现在怎么办?

    不但是他,大娘站在洞房里手足无措,三个舅哥与两个大姨子冲进来与崔娴一起号淘大哭,其他的所有宾客全部面面相觑。甚至有人讲迷信的,认为徐氏浮浅,两家联亲本来不相般配,于是遭了天谴。

    郑朗想了想,不能耽搁,眼下是家事,未来就是政事,这点家事都处理不好,何谈做一方知州父母官?道:“人命关天,撤去喜宴。”

    张家大舅嘴张了张,最后没有反对,都出了人命,这时候继续艹办婚礼,传出去也不大好听,点了一下头,带领着十几个舅舅与几十个表哥撤去相关的布置。

    郑朗又看着崔娴,头上盖头还未揭下来呢,不能让她哭哭啼啼的,那么剩下来的事不好安排了,悄悄拽了一下她的胳膊肘儿,小肉儿酥嫩的,但现在也没有心情想暧昧的词,道:“娘子,你过来。”

    还有礼仪没有进行,比如敬长辈礼,结发礼,那都是次要的,主要礼仪基本结束了,所以称呼娘子。

    “嗯,”崔娴这时也不聪明了,真的变笨了,呆呆地跟他走到外面。

    郑朗说:“娘子,勿要难过,你是有主见的人,你母亲离去时,是含笑离开,你们几人皆先后成家,二哥老实,在家里维持着家业,也没有出过差错,她亲生的大哥与三哥又博得功名在身,又看到你成亲,这才离开。”

    只能用好话安慰了。不说则罢,一说崔娴又哭泣起来。

    “你不能哭,你家有长辈过来,可都是从河北老家乡里过来的,你父亲又远在蔡州,还不知道,我家父也早过世,仅几个娘娘同样做不了主。只有我们拿主张了。”

    “嗯。”虽然幽伤,但“官人”的沉稳让崔娴额首。也许郑朗安定的神态感染了她,崔娴渐渐停下哭泣,变成抽泣。

    “如今天气已热,此事不可耽搁,我马上派人准备灵柩。”

    “嗯。”

    其他几个娘娘也闻讯走过来,二娘问:“朗儿,这如何是好?”

    问大舅,大舅同样搓手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问儿子。

    “娘娘,你们先退下去,我先与娘子商议一下,然后再与你们长辈共同商议处理。”

    几个娘娘与崔家的长辈们只好退了下去。

    “娘子,灵柩准备好了后,我也与你一道到你家去拜祭。”

    “你是要去的,身份不同,”虽然伤心,说这一句话时崔娴带有一些娇嗔之意。

    “我知道,但有一件事想征询你的意见,恕我冒味说一句,人老了,总有意外的事发生。若是在你家,你必须要替岳母守孝,孝期满了后才能出阁。若是在我家,仅需拜祭即可。然……”

    这才是最头痛的地方。

    人在郑家,可婚礼才进行一大半,崔娴算是崔家的人,还是郑家的人?以后还要不要补办,来一个二婚的啥!

    然后在脑海里翻,主要是《礼记》《仪礼》《周礼》这三本书,可翻来翻去,就是没有找到类似情况,可遵循的礼制。

    脑海里乱成一团,倒是听到三个舅哥与两个大姨了伏在洞房里号淘大哭声,哭得让他更心烦。

    “官……人,妾有一言。”

    “说。”

    “你姓格散淡,可如今你名声在外,有些事最好做得完善,不能让话柄留给别人,”说到这里崔娴悲苦万分,好不容易守到今天,却没有想到母亲出了意外,老天爷,你有没有长眼睛!又道:“我打算先回去,守一个孝期,最少是中孝之期,别人就不会谈论了。”

    “这样也好,过一年后我派人到蔡州来接你。”

    郑朗倒也不是很急着要结婚,但都是这样啦,没法子。

    一结婚就要圆房,搂着如花似玉的妻子,做暖壶的?可不可能?并且崔娴样子并不丑,这样的一个美人在怀,自己能控制住?这要做做的啥,做到最后,很有可能明年就要做父亲了。自己胡子还没有长齐呢。过一年也好,就是做父亲,也要过了二十岁以后,至少自己长相看上去成熟一些才能做。

    两人一商议,大方向就有了,细节还要与在席的长辈再商议一下,郑朗刚要离开,崔娴又道:“官人,妾还有一件事要对你说。”

    “何事?”

    “本来这件事我也安排了的,正好呆在你身边,可以防范一下,然如今我必须留守在蔡州,此事不得不说。”

    “你说吧。”

    “高衙内。”

    “高衙内?”

    “是他,上次他说的让娄烟经常……送人,妾身明白了。”

    明白就明白吧,有什么不对的?

    “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是前几天我听到一个消息,有几位世子来到上蔡县,并且居然住在高衙内家中。”崔娴道。世子虽圈在京城,偶尔到四周逛荡一下,未必不可以,蔡州离京城只有几百里路,逛到蔡州也有可能。但是怎么住到高衙内家中?这让人很怀疑了。

    “世子?”

    “是啊,妾身怀疑是不是他将娄烟多次‘送’给这几位世子。”

    “不大可能,娄烟虽漂亮,京城里面漂亮的行首也不是没有。”

    “官人,不同的,你开罪了八大王,他家的世子当时派了人打你,此事没有揭破,可终是生了怨怼。或者那个赵允迪不知如何与高衙内走到一起,或者高衙内主动找到他,然后托他的门路,荫补成了主薄。但此事不要紧,他们仅是一群世子。”

    说这个话有原因的。

    汉唐宗室弟子可以开疆裂土,到了唐朝这群子弟也能外放成一方大吏,赵匡胤兄弟束得紧,不仅将武将兵权夺去,对宗室子弟也进行了约束,直接将宗室子弟圈在京城里,当作一头头肥猪养的。实际权利不是很大,包括赵元俨,若他不是赵祯唯一的亲叔叔,同样连一个发言权也没有。

    高衙内与他们裹在一起,央请一下,做一个小主薄,那怕一个小县令,这群世子依然有能力让他得偿心愿。若再高,就是知州,也休想了。

    可是郑朗眼睛睐起来,道:“他们中间有没有濮王殿下?”

    “你是说赵允让?”

    这个世子很有名气,原来宋真宗一直无子,从老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