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菜刀

    第二百五十七章 菜刀 (第1/3页)

    第二百五十七章菜刀

    蔡襄看着高兴的灾民说:“有救了。由网友上传==”

    整个看不懂,看不懂为什么为了二十五万缗钱,一个前途无量的知州与几个宰相厮杀得这么惨烈。看不懂为什么有了二十五万缗钱,就能将三万多赤贫的灾民安排下去。看不懂这些人将货物卸下后,仅jiāo一份清单,一个个笑咪咪的离开。

    于是不想。

    灾民终于有了生机。前一段时间天气转凉,还是以前的衣服,蔡襄与大宋三人茫无头绪的破案子,也多次看到这情况,派人催促郑朗,郑朗只回答,马上安排。

    一安排过了好些天,一到晚上,灾民们冻得憟憟发抖,十分可怜。

    终于今天将这个问题解决。

    这时蔡襄也犯了清臣的máo病,穿的用的是解决了,几乎是按照下等四户标准发放物资的,连景民圩内的百姓十户还没有一户达到这样的标准。得huā多少钱?

    谁不想做好人,让天下百姓衣食无忧,住高楼大厦,穿丝绸锦袍,骑高头大马,然而钱从何处来?这是生产力依然很落后的宋代!

    赵通判叹气道:“蔡知谏,衣用解决,经济仍然不足。”

    不要安顿灾民的将来,兴修九圩资金也远远不足。

    越是小圩成本越高,通过郑朗发放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来,没有山陵寄托,纯粹用堤岸筑圩,周长一百里的正方形堤岸能圈二千三百顷地,现实当中不可能是正方形,各种扁形、不规则形以及弯子,堤岸、山陵、泽渠、村庄、道路又要占去一半面积,耕地面积不会超过一半。但一个周长八十里的正方形堤岸仅能圈一千五百顷实地,堤岸减少五分之一,面积会减少三分之一多。若是一百来亩的小圩,需堤岸三里路,一里路所得仅三十亩地,而景民圩一里堤岸会得到一千多亩,相差四十倍!

    今年圈九圩,所得耕地面积可能不足去年的两倍半,堤岸长度却可能是去年的三倍半,成本更高昂!

    钱从何处来?

    用地悬赏劳动力?

    看着这几万名灾民,谁敢?

    将难度淡淡说出来,别高兴,你们可知道太平州承受了多少压力。

    然而三个官员没有一个当作一回事。

    包括大宋都因为灾民的事,对郑朗或多或少排斥起来。

    你们太平州怎么度过难关,与我们无关,我们管的只是破案子,破掉案子,可能早就回到京城。

    赵通判碰了一个没趣,忽然远处又有五艘船驶过来,中间一艘大船,四周船上站着一些谦客,手中拿着刀,或者持着弓箭。

    几人再次好奇地看去。

    五艘船一一泊下,四艘护卫小船左右警戒,大船上走下来一个老者,看了看,几个官员身穿官服,很好认的,问道:“谁是赵通判?”

    “我是……”赵通判狐疑地看着他,难道又是送东西来的?

    不象,送什么东西,要如此森严的拱卫?

    “麻烦你派衙役与厢兵警戒,老朽即将jiāo付太平州价为五十万缗钱的金、银与铜钱。”

    “五十万缗?”

    “正是。”

    “你们是谁?”是贾昌朝问的。

    老者不答,手一挥,大船上的人抬箱子,全是金属,或钱或锭,十分沉重,竹杠压得弯弯的,两人抬着一个箱子,还要喊着号子。

    不能这样!赵通判吼道。

    这是金子,是银子,是铜钱,一亮相,整整五十万,不远处就是三万多灾民,非得出事情不可能,连忙喊城中所有衙役与厢兵过来。又让人从城中找来几杆标准的磅秤。这才问:“你们究竟是谁?”

    老者象没有听到,继续指挥着下人将各个箱子放好,铜钱归铜钱放,金归金放,银归银放。

    一会儿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走出来,包括一百多名衙役与厢兵,老者才说:“过目吧。”

    铜钱串成串,比较好数,关健是金与银子,或铸成条,或铸成锭,逐一称完。金银不能当作货币的,但可以兑算,按京城的金银价,只有四十八万多缗,在江南金银价略贵,大约五十万缗,多不会多多少,少也不会少多少。

    钱上略吃一些亏,可刚才的衣服被子与生活用具,价格却是很公道,这些若放在京城,有可能贵上五万缗。因此,是比较公道的一次jiāo付。过磅结束,老者再次递过来一张清单,笑咪咪的上船离开。

    太神奇啦!

    大宋看着船只再次离开,目瞪口呆。

    也猜不出来这些人来自何处,好象有几处地方的口音。看清单上的采购地点,有苏州、江宁、杭州、楚州、和州、湖州等各地的商行,都是在产地采购的,不然不可能这么便宜。

    并且为了表达善意,连运费全部忽略不计。

    “赵通判,钱有了,”贾昌朝说道。脸上也是不可思议的样子,现在对他说,明天太平州地里开始长金子,他都可能会相信。

    如此数量之巨的钱与物,来得这么神秘,太平州城内传翻了天,有的人想不明白,便说是东海龙王发善心送来的。

    就在此时,崔娴与环儿陪着几个娘娘将九华山大小寺庙游遍,船上带的彩帛也huā完了,从九华山坐船回来。

    大宋嘴中发苦,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