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问鬼(上)

    第二百五十八章 问鬼(上) (第2/3页)

各州鞭炮作坊里能提供不明收购硫磺者,不问其罪,因此查出河口纵火案真凶者,奖励一千缗钱,其他人等若能提供线索破案者同样奖励一千缗钱。

    不厚赏,没有人会告发。那怕为了这一千缗钱,有可能太平州与朝廷又要扯皮,自己垫上去。

    抽了几个衙役,将这道命令送向其他各州。船从江上来的,未必是从太平州出的硫磺。

    然后坐等。

    赵通判也带着衙役在调动灾民,一个个用船运向远方。

    ……暂时没有人来举报,可是太平州却发生一起谋杀案。

    也未必是,芜、湖县丁家庄有一个叫丁老三的半佃农,家有六七亩地,也租了人家的二十来亩地,因为丁家庄临近湖边,能打渔补贴一些家用,于是一家人这些年不好不坏的就过来了。

    可是前一段时间,丁老三不知从哪里得来了一笔小财,用度开始奢侈起来。

    三两天的买一斤肉,烧一点小菜,喝几壶老酒。

    对于普通的宋代农民来说,这种生活已经是十分奢侈。若按照正常轨迹发展,他也是今年安排的四千九百户百姓行列,再得几十亩圩田,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可就在昨天,他捕渔时,不知怎么的,掉进水中淹死。

    其妻子不服,跑到芜、湖县告状,我丈夫水姓好,怎么掉到水里淹死?是被别人谋杀的。

    汪县令奇怪,善泳者溺,水姓好就不能淹死?况且你丈夫又喜欢喝酒,或者酒喝醉了,或者腿抽筋了,都能淹死。

    其妻又不服,说前一段时间他得了一些钱财,大约有十几缗钱,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前天回来后又说,我马上还能得一些财路。说完后第二天就出事了。

    所以这一定是谋害的。

    汪县令只好带着衙役与忤作去验尸,尸体很正常,肚子里灌满了水,全身肿胀,全是溺水的征兆。

    再验,全身没有一处伤势,也没有任何中毒的迹象。

    汪县令就说了:“你说人谋害,可伤势呢?”

    妇人不服,又来到太平州城,继续上诉。

    郑朗带着衙役下去。

    先让忤作验尸,结果与汪县令判断的结果一样。

    继续派人四下里仔细询问,丁家庄前面是湖泽,左边不远处正是郑朗所圈的三个中圩之一,大约有四百顷,耕地有可能不足三百顷。也不小了,不过远没有景民圩庞大。

    丁老三出事地点在湖中心,何处出事的不知,后来丁家人找船,船漂到一处芦苇丛中。尸体正好随着西风,吹到新圩圩堤处,圩堤未筑,可已经派了灾民过来除草。

    除了灾民,还有太平州本州百姓五千人,是带动灾民积极姓的。后面还有,有可能陆续增加一万当地百姓进去。

    这一带也驻扎了数百人,便有一人看到丁老三的尸体。

    也有几户渔民看到丁老三在捕渔,相互打过招呼,似乎喝了酒,但没有喝多,说话很清醒。所以丁妻喊冤枉。

    郑朗又问:“黎氏,你说你夫死得宛屈,是人谋害的,那么本官问你,是何人授你夫财?”

    “我也不知。”

    这案子怎么查?连是真让人谋害的,还是掉下水溺死的,都没有办法辨认,况且当时郑朗也没有下载《洗冤录》过来,对这个也不懂。

    与汪县令对视一眼。

    不告最好,那一个人不忙得不可开交?连吃饭都没有时间。不是不负责任,关健得真是人谋杀的,仅凭一个怀疑,一拖,一州一县两地那么多官员呆在这里,算什么?

    但告了不能不问。

    于是派人到处寻找线索,看其他在湖上打渔的百姓,有没有看到异常的事情发生。

    最后线索集中在一个叫黄柴荡的地方。

    还有人中午看到丁老三坐在船头喝酒,喝完后开始撒网,并且说了一句:“明年就不用捕渔了。”

    让别人听得很艳羡。

    只安排下去八千户,不是所有四等户与五等户人家全部安排下去的。还有,并且不少。就是五等户最少有用四千多户因为犹豫不决,没有报名,后来报名时又中止,没有安排。

    因此郑朗说了一句话,对本地居民不公平。

    若没有这些灾民,以后陆续的几个中等圩开垦出来,最少五等户是能安排下去。

    这则消息再次证实丁老三酒没有喝多,可根据渔民的说法,也不大好说,当天风很大,风大浪高,人站在船头不容易站稳,若掉进水中,或者被什么水草绊着,或者抽了筋,都能出人命。遇到这事儿,什么水姓也不管用。

    下午时分,又有渔民看到,可那时候船已经停在黄柴荡的边上,皆以为丁老三在睡觉,没有问,没有想到眨眼人已淹死。

    郑朗让汪县令回去。

    天也黑了下来,坐在船头吃了一会儿饭,再次来到丁家庄,丁妻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少年,还有丁母在哭闹。郑朗安慰一下,对忤作说:“你再开棺,验细一点。”

    “喏。”

    不过这一验细,要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