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戏法

    第二百六十八章 戏法 (第3/3页)

一个多月后,那时候得了利,朝廷会顾虑,现在没有得利,一听郑朗将八万多亩良田改成蔗田,会让一些忧国忧民的大臣担心成什么样子?

    一个扭曲,下诏停止,让郑朗上哪里偿还一百多万缗各个商人大户募来的款子或者价值相当的田地?

    会死人的。

    继续测量,还要兴修仓库,准备一些器械,还有买地,手中有钱,继续将田地往五等四等户上摊派。要么就是迁向圩田的百姓,很多人,先报先到,除一些佃农外,原住民手中都或多或少有些地,按市价买下来。有的人家有十几亩的,不但能得到三十亩良田,还能得到二十几缗钱,笑得合不拢嘴。

    这一并,再得到四多万亩耕田。

    这些地会再次分配下去。

    大户们一个个叫苦连天,此次席卷,也卷进去近千户的佃农,我们诱拐这些佃农过来,多么不容易啊。

    郑朗淡淡地说了一句:“甘蔗啊,人心要知足的。”

    一个个捏着鼻子走了。

    这样一来,官吏会有多忙?

    看着走路象风,吃饭似虎,抢时间抢疯了的诸多官吏,高若讷忽然摇头道:“都这样了,太平州好不起来,没天理了。”

    十月到来,最关健的时间到了。

    诸圩开工,居然在重工重酬之下,再次募到三万三千名劳力。

    好曰子是苦出来的,近三年时间,太平州自下到下所有人几乎象拧紧发条的机器,运转个不停,几乎没有得到过很好的休息。

    所有人视线一起集中在这些圩上。

    真正的大事却在悄无声息地发生。

    魏五娘带着四姐与四姐夫陆家二郎来到太平州,随行还有许多商人,有的与作坊有关,有的是外地客商,包括苏杭扬三州大商家。这也是郑朗的用意之一。

    说开了很简单。

    郑朗对他们说,我有一种糖,比糖霜价值更高,并且不需要时间,前面砂糖制出来,后面稍花一些手续,这种高级的糖也就出来。这是十分诱惑人的,若制糖霜,花很长时间等它结晶不说,还需要数量庞大的大瓮与庞大的场地,成本高,所以规模一直没有大起来。可利是多少,大家都知道的。

    又说道,国家对茶盐酒矾进行专卖,迫不得己,可因为糖数量少,朝廷没有管制。一旦新糖出来,不及不盐酒,但不会比茶逊色多少。正好借着安排灾民之便,合营投资。有一部分是朝廷的,还有一部分是你们的。你们得到大义,朝廷也得到其利,不会害你们之利又进行专营。那么你们会如同投资了数个景民圩,几年之后,盈利会是你们今天投下去本钱十倍几十倍。

    一是他的信誉,种种神奇的事陆续发生,二是魏家的关系,魏家在江宁势力很大,他家还有八个女儿,除了十娘外,其他的或嫁给了商人,或者嫁给官宦子弟,这又是一种势力,通过他家的关系,与一些关系良好的大户人家搭成协议,这些大户有江宁的,有苏扬的,共同出资八十万缗。

    因为会误粮食,郑朗一直让他们秘密进行,没有对外公布。所以去年时让人感到很神秘。物资送来,笑一笑不作解释就离开了。钱送来了,笑一笑也就走了。

    一直到今年春天,郑朗再次将他们召集过来,还有太平州一些大户,这些人财力小,可是地头蛇,也要分一些给他们,才能支持。但怎么分,我不要钱了,以地价作股加入进来。地也就有了。

    带领他们参观一下,经去年数月研究,工艺终于成熟,具体的工艺保密,但时间与大约流程带他们看一下,这样能让他们知道成本与时间,然后坐下来商议。

    一个个眼睛都绿了。

    但土地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命根子,磨了一天的牙齿,才挤出来一千来顷地,让郑朗气得牙直咬,然后痛骂他们是老匹夫。很理亏的,一个个又是惭愧又是窍笑。

    也是今年太平州空前团结的原因之一。

    说开了,一点都不神奇。

    但不揭开真相,觉得不可思议,连吕夷简也在纳闷,怎么让这些土财主们自己将田地掏出来?如果都是这样,那么多美好啊,税务不用愁了,贫困百姓也不怨言了,国家马上就迎来了尧舜盛世!

    或者这些土财主们一起得了失心疯?

    弄不懂。

    不但如此,外在的大户们作了八十万缗钱,有些没有交齐,有的人还是很犹豫不决,本地的以地纳股,同样不足四十万缗钱,参观后陆续的交出来。大多数还没有用完,这成了原始的本金。

    要的东西很多,蔗镰蔗民自己配,然而其他的工具,蔗削、蔗凳、蔗碾、榨斗、素杵、榨盘、榨床、漆瓮、大缸、瓦溜,这些工具全部要官府自己掏钱出来买。

    甘蔗要现钱垫付。

    建造数座仓库与作坊棚,又要花费许多钱。

    要等到明年春天时分,甘蔗进仓后,用稻草封死,不能让它冻坏,可要冻一冻,让糖浆冻出来,效果才更好。十月是试一试,让大家再看一眼,顺便带一些效果差的样品回去。

    包括一些来客,正是通过他们的手,推向全国,甚至通过海运“出口世界”。

    陆二郎过来,是郑朗聘他主管以后这个蔗监的。

    陆家是苏州望户人家,但陆二郎是庶出子弟,因为有经商天赋在家中地位才高起来。

    然而这时代是士农工商,士为第一等,作为蔗监有可能转正,机率很大,一旦一年为朝廷带来几十万缗钱收益,非得转正不可。听到郑朗邀请后立即心动。

    他的特殊关系,正好起到商与官的桥梁沟通作用。

    不过郑朗又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他看到四娘身后站着的十娘,你这个小萝莉时常往太平州跑,倒底想做什么?

    又不好问,派人将高若讷与王昭明喊来,说道:“太平州第三个戏法开始。”

    第一个戏法是圈圩,第二个戏法是港口,居然将它与这两年事相提并论。高若讷不明所以,但其他的商人一听精神为之一振,地位如此,成效可想而知。

    不但他们,还有太平州其他大户。一时间一百多艘船齐发,浩浩荡荡地向芜湖城驶去。

    除了这个戏法,后面还有一个戏法,就不知道郑朗能不能等到,看着飘缈无际的江水,赵通判心中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