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无敌(上)

    第二百七十七章 无敌(上) (第1/3页)

    但参加的百蠿姓并不多,秋收到来,没有受蠿灾害的百蠿姓在忙着秋收,张夏又征集民夫筑堤。

    太平州百蠿姓在忙碌,杭州百蠿姓同样在忙碌。

    鼓动的商人与几个大户看到这情形心中很焦急。

    时间说不多也多,要到明年太平州那个三元才能决定去向,说多也不多,大半年时间眨眼就过去。现在百蠿姓是一头热,热度过去,再冷了场,朝蠿廷如何放人?

    又想到一个方法。

    派一些人看,从老百蠿姓中选,年龄地位身份无关,但要去过太平州的。

    从杭州到太平州近,也不远,从湖州到太湖,到阳羡水、煤水到固城湖,就到了太平州,或者从陆路,翻过天目山,到安吉、广德,也就到了太平州。不是所有人到过,但有。有的人年青时去过太平州,有的因为差役去过太平州,或者其他种种原因。

    召集一百多个老者,上了船,从水路出发,你们以前也看过太平州,有的就在四五年蠿前去过。再看看如今的太平州是什么变化。

    几天后到了太平州,先从圩田看,正是收获时季,然后再到芜湖城。

    这些老者看到后十分震撼。

    几名商人同样震撼,才半年未来,又产生变化,圩内盖了许多新房子,芜湖城多增加了居住人口,多了许多店铺,以及一个更大的新码头。这是商人的看法,郑朗很无所谓。

    城内居民也不过九千几百户,一万户不到,其他人多是暂时以务短工为主,九千几百户是大城市么?还不及后来大一点的乡镇。

    码头也是必须的,才开始建造的码头是资金紧张,先凑和着用,新码头才是真正的码头,不但深,舶船量更大,放在长讧边上,无论河船或者江船都可以直接停靠,甚至在枯水时季,也能停靠一千多吨的海船。这是最大的硬件,砸下去两万多缗钱,是前一个码头的两倍半。

    有了这两个码头遥相呼应,芜湖才真正成为一个良港,政蠿策不放,若放,海船都可以直接从长江而来,于此靠泊。至于江船,再大的讧船,也能靠过来,除非不顾木质结构,来个四千吨的船只。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来看的时候,码头才修好。

    但正是收粮时季,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大江船蜂拥而来,码头上一片忙碌。然后许多商人又开始抱怨,请不到短工。

    这几个商人对视一眼,相顾一笑,今年春天他们也抱怨着这样的话。

    唉,为什么放在太辜州,放在杭州多好。

    看一看杭州的人口,仅杭州本地就有十六七万户人口,越州二十多万户,秀州十万来户,湖州十几万户,宣州十几万户,婺州十来万户,仅是睦州人口少一些,也比如今太平州,近八万户。

    不管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