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潮

    第二百八十二章 潮 (第1/3页)

    说了大半天,才让二人明白,主要是王昭明明白,至于富弼,专门与他讲解好处。他明白有多少好处就行了,其他的明不明白无所谓……

    事实富弼也哑然。虽然知道真相,还是不可思议,但好处确实象郑朗所说……好多。

    可是富弼越听思维越混乱,许多地方听不懂。尽管郑朗努力用最浅显易懂的词语向他解释,甚至他自己的新中庸再次冒出来。

    王昭明也在退缩。

    好处多,但这算啥?

    心中很想说一句,为什么你不去啊,问不出来,恐怕以郑朗怒斥八大王,只身入丹阳湖化解渔民的纠纷,也是一个不知死字如何写的人,说不起。他也不能去,是朝廷的制度。

    “来,”郑朗说道。从房后拿出一个皮圈子,不知道什么用场,将王昭明与富弼带到西湖边上,叫来一艘小船,让船夫将小船dàng到湖中间,对王昭明说道:“你用手碰碰这水凉不凉?”

    八月中旬,湖水有些凉了,但还好,稍稍有些余温,王昭明手伸进清澈的湖水里试了试,接着摇头。

    “这个水,敢不敢下去游泳?”

    “郑府尹,我不识水xìng,如何游啊?”

    郑朗将这个小圈子系在他腰间,要感谢从唐朝以来发展的击鞠,一些皮革技艺提高,包括密封xìng。

    虽然不太好,能将就用一下。忽然一脚将王昭明踹进西湖里面。

    王昭明惶恐不安的大喊救命,富弼急切地说道:“郑知府,你要做什么……”

    没有说出来,看到王昭明喊了几声救命后,呆在圈子上神奇地看着湖水,也兀自奇怪,自己怎么不沉下去。郑朗将他捞了起来,道:“如何?”

    “古怪……”

    郑朗又说了一些浮力原理,能不能听懂不管,只要让他们明白不是在变幻术,是“格物”的学问,又道:“你再试试。”

    王昭明犹豫不决,毕竟是新奇事物,也有些跃跃yù试。

    “我还能害你,若是你出事,我如何向陛下交待?”

    王昭明小心翼翼地下船,这一回有心理准备,在水中试了试,高兴地喊了几声。

    郑朗又说道:“海水比湖水更重,浮力也会更大。”

    是忽悠的。

    论河船中国工艺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但对大海一直很陌生,直到唐朝大食人到了广州后,才知道海上还有一条商道,但唐朝禁止百姓出国,包括经商。可不妨碍百姓吸收大食船舶的技艺,融合自己的工艺,原先大食船最佳,师子船其次,南海船再次,中国海船最差,但到唐朝中叶后,中国海船很快后来居上,跃于冠首。

    到了宋朝,中国船舶工艺水平,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南海诸国所行驶的船舶多是中国造。

    只要一出事,皆是十分恶劣无比的天气与其他一些偶然的原因,比如超强台风引起的飓浪,或者风山暴发引起的海啸,或者磁场紊乱引起指南针失了方向导致在大洋上mí航。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有了这个救生圈也没有多大作用。

    但有总比没有好。

    对这个王昭明哪里知道,心中想到不沉,那就没有事。心情终于转好起来,只要不死就好办,功绩有了。

    富弼也惊奇地说道:“有这个事物好。”

    “贵啊,”郑朗道。全用湖羊皮做的,湖羊生长在太湖流域,杭州也有少数人家养着这些湖羊,毕竟少,又在南方,皮革价更贵。所以史上王安石也想放开与契丹人的交易,他想法是以货易货。然而人家只要铜,给你货,你给我钱,俺不要你的丝绸,于是偏差了方向。

    这也是一个新课题。

    就不知道自己这一次变革会带来什么变化。

    又将王昭明拉上来,王昭明还拿着这个小圈子恋恋不舍,可是保命的本钱。

    郑朗吩咐船夫将船摇上岸,替他换了衣服,将他喊到府上居住,有的事当着富弼面不好说,怕富弼反对,这要背下里偷偷地说……

    王昭明心情转好,才想起来问:“那个借种……”

    “是真的,但不用管他们,不仅倭人,秦川回鹘熟种也多有此事。”

    “郑府尹,你知道得真多。”

    “不是多,是必须要知道得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往往细节利用好,比什么都管用。”

    将王昭明引入自家府上。

    家中正在排练白蛇传。

    也有很强的用意,非是娱乐百姓生活。但是现在除了王安石几个学生外,没有人能够知道。

    从各个青楼里请来十几名行首,全是美妓扮演各个角sè,不能男女同台,虽这时代比较开放,也会匪夷所思。

    郑朗听到歌唱声,走进内院,看了看她们的排练。

    站在郑朗的角度,怎么看怎么不满意,根本看不到半点后来越剧优美的身影,那个水袖更是舞得惨不忍睹,是宋舞,还是在“挥袖子”,走步,唱腔全部不对。

    王昭明却看得津津有味,毕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出戏剧,不象京城的那些杂剧,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曲词优美,幅度又很长,就是听得不大明白。但人美,这些妓子每一个都是来自各个青楼里有名的行首。

    这就是做府尹的好处,一声令下,那个青楼敢不配合?

    王昭明是太监,不妨碍他欣赏这些行首的美丽。

    郑朗看了一会儿,摇摇头,估计让江杏儿教一年也教不出一个越剧的雏形。

    其实江杏儿也不懂,与十几名行首一边看郑朗写的剧本,一边相互琢磨推敲,才弄出现在四不像的越剧。

    只能凑合,崔娴忽然走过来,将他喊到门外,悄声说:“你看那个白娘子。”

    “我看到了,”郑朗不解地说。如今杭州城中最红的名妓秦凤儿,其他的郑朗就不知道了。

    “你看她的xiōng……”

    “我看她的xiōng……?”

    “再看她的tún部……”

    “我干嘛要看她这个部位?”郑朗不解地问,两者是女子最羞人的地方,即便是妓子,看也不礼貌。

    “我们几人太瘦,不适合生养……”

    郑朗终于明白她意思,自己几个妻妾身段苗条,皆有些偏瘦,但这个秦凤儿长得丰rǔ肥tún,象一个容易生养人的样子。但是郑朗好奇地看着崔娴,纳闷地说:“你什么时候看得开?”

    “妾也是急……”

    “你一天到晚在想什么,比我想的还要多。我今年才多大,有了你们,还养不出来更多子女,那么合该我郑家就这独苗的命。不用胡思乱想。少一个我不乐意,多一个我也不想要。你别要瞎掺乱,今年冬天将是我最关健的半年,不想出现任何事情分我的心。”

    很快就让他分心了,中午天好好的,下午一场大风到来,风催雨势,大雨倾盆而至,下得仿佛连天都掉下来。

    西湖的事便来了。

    平时里看西湖很美丽,但现在的西湖不是如此。

    从唐朝时水一大,西湖就经常泛滥成灾。李泌治了一下,白居易治了一下,并且引运河入漕,直接使漕运通达杭州城边。然而时间一长,湖葑蔓合,湖渐堙塞。到吴越又精心治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