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一章 色赖有一

    第三百十一章 色赖有一 (第2/3页)

二章经不知富弼有没有读过,但这段话意思比较好理想,富弼苦笑,无言以对。

    “宜娘子,佛又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适度即可,更要爱得有理智,所以富通判再三劝你。”是第二十五章,欲火烧身,纵欲贪爱,就象手执着火炬,逆风而行,会有烧坏自己手的隐患。

    富弼哑然失笑起来,道:“郑知府,你也着相了。”

    “她毕竟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又能用琵琶将我的十面埋伏弹奏出来,上哪里找这个妙人,宜娘子,你说是不是?”

    “郑知府,富通判,你们不要说了,能不能听奴婢说一句?”

    “行,说吧。”郑朗道。终于开了金口,何其不易。

    “张大亮虽犯国法,但他是一个好人,郑知府你也是一个好人,为什么不能宽恕他?”

    富弼愕然,没有想到劝了大半天,居然等的是这句,叹息道:“难怪天神魔王波旬献美妙的玉女给佛陀,想使佛陀生起**,破坏佛陀的修道。波旬没有送玉女给你,却送了一个海客给你。”

    “富兄,你也看过四十二章经?”郑朗奇怪地问。

    “你要辨佛,我怎能不看一看?宜娘子,张大亮有什么好的?仅是一个海商,手中有一些钱,没有学问,没有地位,又比你大了近三十岁,为什么要贪恋?”

    “富兄,错也,岁数大好啊,宜娘子家门惨遭不幸,缺少安全感。张大亮岁数越大,越能给宜娘子安全感,他又多次出生入死,你我可有这种瑰丽的人生旅历?为人聪明能干,孔武有力,有钱有势,对宜娘子来说,这样的人更有致命的吸引力,所以嘛,你我皆不行。”

    富弼翻了一下眼睛,不想继续与郑朗说玩笑话,对宜娘说道:“宜娘子,张大亮暗中帮助过你,但他贪图是你的美色,非是真心相助。你说他是好人,为什么东海上杀死了那么多人?”

    正是这个命案,导致郑朗无法结案,为了结案,只好苦心经营,是张大亮将郑朗逼到这一步的。

    “奴知道,他杀的多是死刑犯,郑知府派人苦苦追赶,最后不得己才这样做。”

    “……他杀的人是死刑犯,那么张大亮岂不是要死上几百次,才能伸张国法?”

    “奴,奴……你们不要相逼,郑知府不放过小女子,请将小女子抓进大牢吧,”宜娘说完痛哭起来。

    富弼无辄了,站起来说:“郑知府,我们走吧。”

    话说到这份上,这个小女子依然执迷不悟,已经无药可医。

    郑朗也摇头,道:“宜娘子,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说着将那朵剩下的石蒜花拿起来。

    宜娘边抽泣边答道:“是龙爪花。”

    “是龙爪花,它还有其他的名字,石蒜花,曼珠沙华花,蒜头草,蟑螂花,另外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因为它多开在秋分前后,正是古代的秋之彼岸曰,所以又叫彼岸花。你一生凄苦,所遇又非人,已岸是苦海,去彼岸吧。而且这朵黄色的花儿,又使我想起了一个名字,黄色的石蒜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忽地笑,说它象一个回眸抿笑的少女。你在我府上多曰,生姓也恬淡,若不是张大亮所逼,你怀着一些心思,也是一个才艺双色,安静贤良的小娘子。抛去一些不好的心思,你也是一朵忽地笑。去彼岸吧。彼岸是彼如来国,多诸宝树,纯金树、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最妙宝树乃黄金为树,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化梢、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又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辉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装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珍妙宝网,罗覆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

    是无量寿经中描写的彼岸国部分场景。

    但无论富弼或者宜娘已听出他话中的意思,宜娘所犯的过错并不大,虽做了张大亮的帮凶,却被郑朗反过来利用了,没有多大的过错,再供出张大亮部分消息,将功折罪,仇家早迟被重处,以后可以过上快活的生活。

    不是彼岸国,而是一种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

    因此郑朗刚才插花时,刻意留下这株石蒜花不插,是早料到宜娘会执迷不悟,最后用这株花再次来个当头棒喝。

    做到这种地步,郑朗可谓是仁至义尽。

    宜娘还是哭。

    富弼更失望,直接拉起郑朗的手,拖他出去。

    “富兄不急,我还有一句,如果宜娘子留恋这片苦海,那么只有这个去处,这个方帕是你唯一的存身之处。”从怀中掏出一个手帕,交到宜娘手中,这才离开。

    富弼走到坊门口不解地问:“那个方帕有什么妙用?”

    一个素色方帕,上面什么图案也没有,怎么成了存身之所。富弼没有想明白。

    “回去后对你说。”

    将富弼带到自己家中,郑朗说道:“富兄,对私盐我一直不是很关心,关心的仅是大亭户,取缔了大亭户,会减少许多麻烦。”

    还是关心私盐,这也是去除私盐的一条重要弊端。

    继续说道:“除了这条措施外,等到辨佛会过后,到年底得到更多的收益,有钱帛可供支配,也有一些政绩可供你我挥霍,我还会对茶与盐动一动。”

    “茶与盐?”

    “茶法榷商,他州府的我不敢动,一动风波会很大,然而杭州因为海外需要,可以请求朝廷放宽法令,配给变成榷商。”

    “这法子行,”富弼思量后答道。全国动麻烦多了,会牵涉到许多大户豪强的利益,仅是杭州一府问题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