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六章 布施

    第三百十六章 布施 (第2/3页)

君,信了佛布了恶施,活活饿死在台臣。他布了什么施》大通三年出家,让群臣捐钱一亿赎回,大同十二年第三出家,让群臣用两亿钱赎回,太清元年四次出家,让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纵观他一生,吃素纳谏俭省爱民,也无大恶,为何如此?这样的人都落得如此下场,各位父亲乡亲,你们用什么与他相比?胡乱的布施,会让你们最终有什么下场,即便这一世侥幸逃过去,下一世会成为什么!”

    下一世会成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杨安国知道一旦今天晚上郑朗所说的话以及这三十三不净布施传出后,会对寺院的香火产生什么影响。

    至少韩琦眼睛已经亮起来。

    他读的儒家书籍不比郑朗少,但佛家书籍没有碰过几本!这本毗耶娑问经更是听都没有听过。明天得将这本经书弄到手,好好翻一翻。

    郑朗到了岸边,对手中的荷叶十分珍惜,用手再三的抚mō,才登上湖岸,借着明亮的月光,能看到他的鞋履居然没有沾一点湖水。然后隐入菊huā丛中不见。

    忽视卟通几声,几个人跳下湖中,离得有些远,但也不算远,一百来步,那片荷叶郑朗渡完湖,也不要了,可有的人认为它珍贵,于是跳下湖,去争抢那片荷叶。

    韩琦大声喊道:“不要将它弄坏。”

    虽用了更多的心思在想这个三十三不净施,但荷叶如何当舟渡人韩琦一直在好奇。

    钦差有命,几人不敢不听,围着这片荷叶将它捧上堤岸。抢了抢,有一道裂痕,问题不大,韩琦将荷叶翻过来覆过去的察看,也没有看出什么异样,要说有什么不同,顶多这片荷叶很大,比正常的荷叶大了两部有余,但象这样的荷叶,在西湖里不要太多。即便大,能当舟么?再大上两倍也不行,不要说人,一个小猫在上面也会落入湖水中。

    韩琦智商肯定是高达一百五的,然而看着看着,心中郁闷了。就是这片荷叶,让郑朗渡完近六里宽的西湖,中间还说了许多佛经,与那个悲催鬼法缘辨了许多佛法。

    韩琦不解,用疑问的眼神看王拱辰,王拱辰同样在摇头。

    郑苹在崔娴怀中奶声奶气地喊道:“娘娘,我也要那荷叶,我要在湖上玩。”

    让崔娴在她头上敲了一下。

    即便郑朗将法门揭开,在场的也不会有一个人能立即玩起来,为了这场精彩的表演,丈夫可是喝了无数口的湖水,不过天气热,也无所谓。

    一个百姓颤着声音说道:“钦差,能不能将它赏给小的”。

    韩琦知道郑朗是在装神弄鬼,恶心某些贪婪的伪和尚,它的价值还不如郑朗一个字。于是将它递给这个百姓。

    他是这个想法,老百姓不是这么想。开始有一些百姓认为郑朗使用了什么方法,但听了这么多佛经,又见到郑朗将法缘辨得哑口无言,想法也产生改变。毕竟这时百姓没有几个读过书的,比较mí信。这人接过来后,将它举在头顶,趴在地上喃喃祈祷。他一跪,许多百姓立刻跪下。

    富弼扫视了崔娴等人一眼,若不是为了避嫌,能拉起崔娴的乎落荒而逃。

    弟媳fù,赶快走吧,受用不起。

    懂的,崔娴拉着江杏儿的手,带着四儿、环儿以及几个学生拨tuǐ就走。

    杨安国与韩琦几人也跟着离开,老百姓在下跪,他们不能下跪,但在路上韩琦将富弼抓住,一个劲的追问:“彦国,你一定知道,对么?”

    富弼知道,能不能说?

    他能告诉韩琦,韩琦同样能告诉他人,一传十,十传百,事情真相很快也就揭lù,那么郑朗的苦心经营不起作用,反而起了反作用。无论韩琦再怎么追问,富弼就是不说。

    韩琦又听到前面江杏儿在问崔娴:“娴儿,几个娘娘的布施也是这三十三种不净不洁布施,官人为什么不反对?”

    韩琦竖起耳朵脍听,郑朗这几个妻妾同样知道真相,说不定从她们谈话中能听到什么蛛丝马迹。又听到崔娴答道:“杏儿,官人知道不好,但官人孝顺,几个娘娘没有其他的用度,只是信仰佛教,这是尽孝,所以官人一直不阻拦。”

    “不对啊,官人对吴家小娘子说过,父母做得不对,应当劝解,不能助讨为虐。”

    “两者不同的,吴家小娘子是包庇坏人。几个娘娘仅是布施,没有害人。”

    “官人说胡乱布施,会有不好的后果,梁武帝都那样了槽“梁武帝用的是群臣钱帛,用的是百姓钱帛,虽台臣之劫有候景因素,更多的是他沉mí于佛法,耽搁国政所至。所以观世音菩萨面对各sè人等,现不同的身,是让各行各业各安本位。比如众生想统管世界,保护生灵同,她便现出四天王的法身。如乐意在人间为王,便现出人王的法身。想治理国家,便现出宰臣的法身。做皇帝的,就要勤政治国爱民,但梁武帝自学佛法后,疏理国政,用出家勒索朝廷从百姓身上苛剥献于佛祖,布的是恶施。几个娘娘是普通人,所布之钱帛是郑家正当所得口虽没有布净施,也不会有劫难。大不了得不到证果,难道几个娘娘还要做菩萨?得不得到证果有什么关系?

    楞严经韩琦没有看过。

    但郑朗刚才将其中一段读了出来,比起一些上古的儒家典籍,也不是很难理解。

    观世音说的这一段长篇大论,无非是救苦众生,点化各sè人等。崔娴说是各安本位,略有些牵强,也能说得过去口就象郑朗咬定梁武帝布恶施才得的恶果,谁又能说他全错了?

    而且再一想,郑朗这次时机也掌握很巧妙。

    佛教在〖中〗国的兴起,有三个因素,一个权贵相信,所以有权贵主动倡导包庇,二个是统治者需要,三个是来自百姓的力量。

    可如今情况对佛教总体而言不太有利。

    信仰佛教的权贵人数不在少数,毕竟道教与佛教比起来,各个方面皆落在下风,即使朝廷鼓励也不行。可因为一些佛教子弟的做法,使为数不少的士大夫精英很不感冒。

    佛教的教化作用,为统治者需要,可对佛教带给唐朝的祸害,宋朝各代皇帝还是记忆犹新,赵匡胤游相国寺,赞宁法师说现在佛不拜过去佛,赵匡胤龙颜大悦,这才倡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