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光荣

    第三百二十八章 光荣 (第3/3页)

如何穿过十几万大军来到哪里?这一招还想玩上两次?将来者推出去斩首。

    无昊看没戏,只好再次率领军队围住这座小土山,派人高声喊道:“宋将何人?”

    山上没有人答应。

    又喊道:“几许残车,不降何时?”

    刘平说道:“狗贼,你们不降,我为什么降,明天我大宋援军到达,就是你的死期。”

    天亮了,无吴知道再无侥幸心理,下令军队发起了总攻。

    适应了南方的温暖气候,猛然回到北方,总让人有些不适应。

    但正月一天天深了,京城的温度也在开始回暖。

    猛然一回头间,便觉得雪少了,蔡水边一行柳树冒冒团团嫩芽,芽叶未绽放,象一朵朵碎碎的小花,附在褐色的柳枝上,十分可爱喜人。

    四娘娘说道:“朗儿,以后不能再做杭州那种事。”

    “放心吧,四娘”,郑朗唯唯诺诺。

    杏儿看着他乖巧的样子,躲在马车里偷乐。

    不管怎么怨言,几个娘娘还是依依不舍,四娘替他扣好衣领,又说道:“我们在家中很好,你在外面做官,要做一个好官,家里面不用牵挂。”

    “是。”

    几个娘娘登上马车,眼睛里都有些湿意。

    但郑朗长松了一口气,终于让几个娘娘回去,不然这几天为了杭州辨佛的事,将自己的耳朵念得起了老茧。最后还是借用崔娴她们要回一趟娘家的名义,将几个娘娘打发回去的。

    马车越行越远,消失在天际处。

    郑朗拍了拍手,要办正车了。

    此次来京,有很多事要办,如今还要参与到西北军务中来

    呆在严记客栈里好几天,就在想这个问题。

    想来想去,发现了一个秘密。实际西夏想对付它真的不难。以西夏军队的战斗力,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财富,人口的基数,皆远远不如宋朝。或者将领,平时看宋朝没有多少大将,一旦大战来临,有许多人懦弱,但也涌出更多的名将,就象春雨的竹笋,不知从哪里早出来的。

    然而再一想,却是很难。

    无他,想要打败西夏,甚至收复西复,只要做好了,也不是梦想。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打败宋朝的制度。

    只要宋朝制度不变,想战胜西夏,根本不可能。

    看了看瓦蓝瓦蓝的天空,郑朗有些苦笑,战胜宋朝制度?自己能做得到么?

    又回到客栈,可没有多久,让小黄门减到皇宫。

    这次皇宫里没有苗贵妃与小公主,多了几个客人,张士逊、章得象、李若谷、张观、宋库、王酸、夏守斌几位宰相,赵祯坐在正中,郑朗一一行过礼后,赵祯说:“郑卿,坐下吧。”

    “谢过陛下”,郑朗坦然坐下。

    赵祯又说道:“诸卿,继续。”

    还是在说无吴的事。

    有的说打,有的说和,张士逊则是一言不发,郑朗也一言不发。

    赵祯听得烦躁,扭头看着郑朗问道:“郑卿,你有何意见?”

    “延州有没有消息传来?”郑朗反问道。

    张士逊摇了摇头。

    对三川口战役,郑朗同样不敢说,看范雍能不能听进去自己的意见,听进去了,做了防备,就不会有三川口的悲剧发生。听不进去,悲剧依然会重新上演。

    但这么久没有奏折传上来,大约凶多吉少。

    其实罪盔祸首是朝廷的制度,还有一个人,杨偕!

    本来没有这场悲剧的,张平上书说有二十万军队,那是包括有战斗力的禁军、乡军与蕃兵,甚至包括李士彬的十万蕃兵,朝廷真正驻扎在西北的军队,此时并不多,又被分摊在多处地方。所以延州被围,几路军队合力营救,只调动了一万多点军力。若再多一点,多那么一点点,刘平手中有两万人马,会是什么结果?

    或者夏辣的提议若通过,提前半年训练一些强大的当地乡兵出来,又会有什么结果?而朝廷仅仅付出的是一部分钱帛与武器。

    想到这里,郑朗说道:“臣有一个办法,能彻底消灭晃吴。”

    “说来听听”,赵祯眼中闪过一线光亮。

    “杨偕说霍去病仅率八百士兵,在匈奴纵横无敌,李靖三千军队大败突刻十几万人马,因为不需要西北训练土兵,似乎朝廷也同意了杨偕的说法。以陛下的英明,各位相公的远见,这样做一定有道理的,不如让杨偕亲率五千人马,真不行,让他挑选一万人马,这远比霍去病与李靖动用的兵力多上数倍。让他率领这些人马亲征无吴,一定会将无吴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