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在路上(六)

    第三百五十章 在路上(六) (第2/3页)

 不过侥幸还好,有狄青在泾原军,并且顶在镇戎军,不过也不好说,镇戎军几乎覆盖了后来固原所有地区,甚至超过。但宋朝控制能力有限,比如好水川已经到了后来的隆德,虽然北方海原地区属于西夏控制区,也要经过宋朝大片的控制疆域,才到达好水川进行埋伏。

    一部分是韩琦与诸将出现失误,疏于侦查,一部分也是宋朝只能防守,兵力有限,以至控制的前线地区出现大量空挡,才造成的结果。

    还有如何利用葛怀敏这个二世祖?

    想了想,来到军营,查看这群蕃兵,也要让他们准备动身。

    听说要去西北,这些女真人哇哇叫。

    应当来说,他们并没有完全开发心智,甚至整个种族才开始逐步向奴隶社会进军。正是这种天真与愚昧,也造成了他们野蛮与强悍的战斗力。

    十分兴奋,想要象京城的那些人享受荣华富贵,就得有战功,想有战功,就得打仗。

    郑朗将王直喊到一边,问:“王德用派来的几个人表现如何?”

    知道王德用对他那个妹夫十分感冒,但不代表着王德用会识人。

    “学士,这批人可重用,”王直慎重地说,又道:“特别是那两个文士,似乎很不简单。”

    “哦。”

    “你看今天这些蕃子表现如何?”

    郑朗仔细地看了看,说:“比昨天站队似乎更整齐。”

    “是刘轩睿强行我下的命令,操练不齐整者,不听军命者,按军法处斩,斩杀了一名蕃子,这些蕃子怕了,才变得听话。”

    “真杀了?”

    “他搬出军法,又搬出王相公,我不敢不听。”

    有军法,可几乎没有人将军法当成一回事,郑朗喃喃道:“还真杀?”

    “学士,我想到了孙武。”

    不能仅靠历史来判断一个人的命运,有的人因为没有机遇,没有碰到赏识的人,才埋没一生。就象狄青没有碰到范仲淹,也就那么一回事。但达到孙武的高度,不可能的。然而如此果决,大约是一个人才。将两人召了过来,说道:“我马上就要离开京城,前往泾原路。”

    “学士,我们都知道了。”

    “那你们有什么想法?”

    “郑学士,延鄜路在范仲淹经营下,不易攻克。朝廷又让范仲淹去了环庆路,范仲淹虽不求有功,但那种战法,却是最难进攻的。”刘轩睿说道。

    “说得有道理,继续说。”

    “秦凤路在后方,那么只剩下泾原路与北方的府麟二州。这两处必将成为未来西夏人攻击的重灾区。”

    常明德补充道:“泾原路已经被无昊打烂。但是想立功,还是在泾原路。”

    没有战争,怎么会立下功劳?

    似乎真的不错,难怪会向王德用毛遂自荐。但不象狄青,已经有历史证明,还要继续观察,郑朗温和地说道:“很好,与我意同,你们马上准备准备,不日我就要动身。”

    “喏。”

    郑朗不由哭笑不得,两人更加兴奋,象是两个战争狂热分子。

    果然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然后又继续看着蕃兵操练,到了京城,鸟枪换炮,全部披上宋朝的盔甲。

    在隋唐明光铠成为主流,发展到宋朝,山文铠取代了明光铠,工艺也达到了巅峰。

    不但工艺精湛,连尺寸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造甲之法,步军欲其长,马军则欲其短,弩手欲其宽,枪手欲其窄。又比如步人则直身行立,短则露足,马军则曲膝蹲坐,长则绾绊,马军甲装裙所以独用过膝三寸,步人则甲身腰围吊腿连成一片,名曰全装,而易为披带,马军则吊腿拕遴作二段,名曰摘吊。

    不但有马步军专用的盔甲,还细分弓箭手、弩手与枪兵等兵种适用的盔甲,尺寸护具,都根据各个不同的兵种做了考究。

    特别是重步兵的步人甲。

    有人说欧洲的古代盔甲最好,这是错误的,最好最全面的是步人甲,重达近三十公斤。

    加上武器在内,往往士兵会负重四十到五十公斤。

    虽有效的保护自己,但牺牲了速度。

    其实最强大的军队,不是重甲兵,而是灵活机动的轻骑兵,速度战胜一切,什么重甲都是浮云。郑朗知道,但知道了也没有用,没有好的战马,什么速度也是一个梦想。

    马甲要轻一点,也重达近二十公斤。

    但对于这些女真人来说,一点也没有感到负担。

    论武力他们肯定不是宋朝第一,但整体均衡起来,体力绝对胜过宋兵。

    无奈,北方人种本来就比南方人种高大,加上吃肉的民族,营养也比吃素的人更强壮。

    不过不是每一个宋兵都能穿得起这种盔甲,别人不说,要是让郑朗穿上步人甲,别说走路,有可能被活活压趴下。

    所以出现了皮甲与纸甲,纸甲不是后来大白纸,厚达三寸,如遇雨水透淋,统弩难穿。能当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