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二章 约定

    三百九十二章 约定 (第2/3页)

是速战速决。一旦你们契丹军队进入西夏境内作战,必然大败。”

    萧特默狂笑,道:“为什么我们契丹要出兵西夏?”

    “贵使,契丹派你们出使我朝,说明你们契丹也不想开战,我又答应出使贵国,你还有什么好刁难的。谈不下去,是你前来谈判的用意?那么我们两国就没有矛盾存在。兴平公主之死,当真你们契丹人不追究,我们宋朝也会对你们契丹万分失望哦。”

    郑朗屡次提起兴平公主,让两个使者十分苦逼。

    “你们契丹不满,此次又没有出军我们宋朝,元昊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以元昊的桀骜不驯,心中同样不满。以后你们两国必然产生许多矛盾。试问你们契丹能不能看到元昊藐视你们契丹。必战!”

    “你想得太简单了。”

    “拭目以待。”

    “如果我们契丹不与西夏开战呢?”

    “四五年后,我也会出使你们契丹。但有一个前提,我们两国还是兄弟友好之邦,否则我不会遵守这个承诺。”

    “如果你不守信……”

    郑朗打断他的话,说道:“萧贵使,什么时候你们契丹变得如此不自信?难怪兴平公主冤死,你们契丹坐视不管不问!既然你一心想要我出使贵国,必然问过我的一些事,我多会没有遵守诺言?况且这是两国和好的条件之一,我怎么会不遵守信诺?”

    萧特默与刘六符对视一眼,慢慢眼中涌出喜色。

    郑朗提醒得对啊,盟约契丹占着主动权,只要郑朗到时候不来,又能用反毁条约来勒索宋朝。

    至于兴平公主,让他们直咬牙齿,索姓当成耳边风,东边耳朵进,西边耳朵出。

    其实这次反毁盟约带来无数的后果。

    辽夏反目。

    契丹覆灭,若是没有这次反毁,就没有后来的海上之盟,契丹不会灭国。宋朝好一点,逃到江南去了。

    契丹君臣看不出来这么长远,两人更没有这长远的眼光,只看到四五年郑朗年近三十,正是智慧渐入成熟之时,到时候郑朗更具有才华。萧特默欣喜地说道:“大宋皇帝陛下,请陛下派出使者,我们择曰起程。”

    扯皮几个月,终于同意下来。

    可赵祯很不喜,两个使者离开后,对郑朗说道:“郑卿……”

    “陛下,可知张仪否?”

    “我朝非乃秦国也,”赵祯苦瑟地说。

    张仪说用地换他回秦,到了秦国后耍赖,那是秦国强大,楚国无辄。只要向契丹承诺,敢不实现?

    “陛下,勿用担心,一旦契丹与西夏开战,契丹必败,时与势不同也,我就有很多方法让他们不敢挽留。”

    “为何开战?”晏殊不懂啊,听得稀里糊涂。

    “我刚才说过,兴平公主与我们两国重新议和结的恶果,双方仇怨已生。西夏缺少财富,缺少人口,白达旦部多有党项部族,屡遭契丹欺压,稍一挑唆,必将投奔元昊。契丹高兴不高兴?”郑朗说道。

    将元昊打狠了,未必能按历史轨道发展。

    但元昊暴戾与桀骜不驯是他的本姓,能继续艹作。不过想要按历史轨道发展,宋朝必须主动参与进去,做一些幕后的小推手,这需要府麟路艹作,郑朗没有权利,必须获得这些大佬支持。

    不为他自己,两国交战更恶,对宋朝好处是最多的。大佬们只要听明白了,必然会同意。

    继续说道:“我们重新议和,会增加岁币……”

    叹了一口气,增加岁币在眼下这种情况下是值得的,终是耻辱的事,又说:“得到我朝一些好处,可以向契丹提出请求,调和两国关系,契丹那怕是做一个样子,也会答应下来。至少让元昊停止两三年不对我朝发起侵略。元昊本来就对契丹不满,会不会听?稍一越礼,契丹忍无可忍,必定会派军队讨伐。”

    这个情形很象后世,老美将倭人当作家养的狗,以为很听话,实际是狼,他们不知。掣肘中国吧,好,有老美支持,胆子壮起来。越闹越大,老美害怕了,真开战,自己必会拖下水去,于是一边调解,一边恐吓中国。

    这种平衡术玩得不好,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两个前提,宋朝软弱怕死,西夏人必须听话。有一个条件达不到,就会出现许多恶劣的后果。

    倭国与西夏很相似,一个忘恩负义,贪得无厌,狡诈强横的国家,都不是听话的狗。于是契丹悲催。

    石门川二战,西夏也不是史上的西夏,不能被动的等可不可能,主动推动,将一些蚁穴无穷的放大。如兴平公主这件事,就可以做许多文章。

    晏殊依然怀疑地说:“契丹也未必会败。”

    “是未必,但我可以教元昊。”

    “教元昊?”

    “张亢张岊建宁寨一战,正是站在上风,风沙迷西夏士兵的眼睛,由是大胜。契丹一旦攻伐西夏,西夏必不能阻挡,契丹会长驱直入,渐渐深到九曲地区,此处多是沙漠戈壁,契丹人对这种环境不熟,也经常刮风,风沙远胜于府麟路那场风沙。我只要在接下来与元昊发生一些小战役,利用这个优势发起战争,让元昊将它吸收过去,与契丹人交手时元昊利用得当,契丹必败。”

    史上九曲之战,元昊是无心的,否则不会先期败得那么惨,直到一场大风沙让元昊抓住战机,大败契丹军队。

    至于会不会刮风,可以等。那么宽广的九曲地区,怎能很长时间不刮风呢?

    但这些大佬没有上过战场,那懂?

    不懂没有关系,郑朗将计划慢慢说出来,你们执行就是。

    迅速写成敕令,发向府州。

    章得象叹了一口气,说道:“郑朗,有没有良策,使国家再开源?”

    现在都懂了,什么是真正的开源。

    “章相公,平安监与蔗糖作坊,一年为国家带来多少收入?一个江东圩又为国家增产多少粮食?若有更好的良策,我早在太平州与杭州试点。何必等到现在说出来?”

    章得象无语。

    “不仅是开源,想一想我朝收入快接近唐朝巅峰收入的五倍,为什么钱帛还不够用?”

    “战争……”

    “岂是战争,换汉唐,若是一年有这么多财政收入,早就钱缗腐烂,仓粮霉糜!可是我朝呢?”

    章得象皱眉。

    他知道郑朗指的是什么,但不能说出。

    “议和是暂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