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

    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 (第1/3页)

    来到蔡水边,蔡河碧绿,两岸青青,已有夏天那种炽烈的风情。

    看了看远处的凉亭,四儿托着腮说道:“官人,当初花会上你为什么不帮杏儿姐姐。”

    “四儿,我很满足了,”江杏儿抱着女儿只是笑。

    再往前不远,便是郑家庄。

    郑朗从马车里走出来,看着赵保与赵胜,说道:“你们停下马。”

    “喏。”

    “马上便要到京城了,我有一些话对你们说。”

    “请相公吩咐。”

    “陛下让你们回京,是我当初的承诺,也是陛下的恩赐。西北边陲有许多将士,他们都没有得到回京的机会。”

    “我们一定要谢过皇上。”

    “这是当然,你们虽是外族人,也立下许多战功,可你们在来我朝之前,并不是主动投诚来的,而是朝廷花钱买来的奴隶。陛下没有嫌弃你们,一直加官拜爵。赵保、赵胜,如今你们都成为国家的六品武将,陛下对你们的恩宠不可谓不厚。”

    “喏。”

    “而且让你们破例,更是难得的一份垂青。这自我朝开国以来,罕有过的事。”

    “喏。”

    “所以我要对你们说上一句,之所以我朝繁荣昌盛,是因为制订了许多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们在享受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我朝的规矩与律法。”

    “喏。”

    事实不然,虽然破例让他们回京,是一份垂青。可这些蕃子牺牲的人太多了,前后两次带来一千六百多人,如今只剩下四百余人。还有部分人出现伤残。他们本身战功显赫,每一次冲锋陷阵,几乎所有将领都将他们当成最锋利的刀尖子使用,仅是确认统计出来的数字,包括镇戎军来平定叛羌的战役,一共击毙近五千敌人。所以郑朗提议后,立即准他们回京呆上几个月,君臣无一人反对。

    本来也没有关系,可他们身上打着郑朗浓浓的印记,不一定全是坏处,有郑朗这个金字招牌,他们能有一个公正待遇。也不一定是好处,未来朝堂,任何人都难以说清楚的。

    必须约束自身。

    但这支军队进入京城,还有着其他的用意!

    现在郑朗什么都没有说,就当是为了当初的承诺,给他们一个照顾。

    郑家庄变化不大,道路宽阔一些,多了一些外来户在郑朗家的作坊中,主要还是照顾本地村户。宋朝族姓观念下降,但还是有,这也是无奈之。郑家还是那些房屋,顶多将当年范宽作画的那一栋房屋划为郑家名下,其他的没有变。

    四儿站在院中,高兴地跳起来,说:“还是这里好,小时候我常站在这里,看着天空的云彩,天好蓝,云好白,今天又看到了。”

    “你这个孩子,”大娘怜惜地说。

    是自家的婢女,是自家的媳妇,大娘很喜欢这个痴丫头。

    可是郑朗不想走了。

    去年的大寒,大娘与二娘从少林寺返回后,二人再度患病。

    这是一个危险的预兆,两人今年六十多岁,在这个时代,到了这个年龄,一旦经常患病,那绝不是一个好兆头。郑朗说道:“娘娘,孩儿在京城买一个府邸,将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