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能答

    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能答 (第2/3页)

之水夺淮,形成面积更大的五荡十二湖,明清又采取了引黄入淮的方略,终于使五荡十二湖形成一个新的大湖泊,这才是高邮湖。

    总之,这一带地形变化很大,高邮西南有许多湖荡,但远不及后世的面积。再往西南去,便接近天长,这里地势平坦,是一汪无际的平原,最适合骑兵冲突。

    别的大臣也许难知道具体的地形,可范仲淹于江东治水治圩,十分了解这一带的地形,不好再说什么,但叹息一句:“人数还是嫌少。”

    “我也想将两营悍边军一起带上,国家再缺少财帛,也不会差两百余人调动的军资。但我这样做,是有用意的,希文兄,等我回来你便知道。”

    不仅别有用心,也是为国家节约经费,王伦人虽少,尾大不掉,朝廷无奈,不仅支援傅永吉的追兵,又命发运使徐的督促诸道兵合击,动用了近万人,才将王伦逼到和州历阳县,将王伦剿灭。王伦被历阳县壮丁张矩等人击毙。连壮丁(差役的一种)都动用了,可见朝廷动用了多少兵马?仅是两百余人,连史官都为之羞耻,不忍书记具体剿匪人数。

    一乱一剿,浪费国家多少钱帛?

    还有呢,后面消灭张海动用的军队更多。

    是无法统计的,这次数地起义爆动,最少为国家带来一千万金帛的损失!有可能还远远不止。

    范仲淹见郑朗拿定主意,不便阻止,说了一句:“南下要保重。”

    “谢过希文。”

    去了军营,将悍边一营调了出来,指挥使是赵胜。来到京城也有两个来月,生活比较满意。不过还嫌不足,京城虽好,可得要手中有钱,想手中有钱,必须官职高,想官职高,必须不停的立功。在西北郑朗说过类似的话,可只有身居京城,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早迟会堕落的,但没有那么快,这支军队依然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战斗**同样很强烈。集合军队,看了看士气,郑朗一颗心才定下来。郑朗回到家中,打一声招呼。

    “怎么又是官人?”四儿不服气地说。

    郑朗摸了摸她脑袋,说道:“四儿,这次不能怪朝廷,是我自己要去的。”

    “官人,流匪那么多……”

    “其他地方的流匪不用我去剿灭,只针对王伦这一部,也不是为了剿灭他们。这些流匪是疥癣,虽让朝廷痛一痛,但不会致命。之所以前去,是因势利导,为了办另一件大事。”

    “官人,要小心。”崔娴没有阻拦,关切地说道。

    “我知道。”说走就走,速度很快,郑朗带着一营悍边军匆匆忙忙向东南而去。

    但这一去,给朝野上下带来了很大的震动。

    欧阳修上了一篇万言奏,陛下,为什么两百来人的盗匪,居然让堂堂宰相率兵前去剿灭?这个国家怎么啦?百姓本来为善,何时四面烽起,处处沦为盗匪?王伦匪起,不仅从沂州南下,有淮阳军、宿迁、楚州、宝应,四周还有徐、海、宿、泰、扬、泗、链水军等州军,这些州军的军队哪里去了?所过之境,经四五个州军,这些州军的官员在做什么?

    欧阳修从来不说主君不好,可其他言臣不管,余靖直接进奏说是赵祯用人不当,任人唯亲,坐视官员[***],以坏祖宗家业。

    蔡襄等人也上书,需察吏事,官员不能再象这样发展下去。

    一开始很正常,但反思到后面,越来越不正常。先是小斗苏绅,此人博学有才,宜州蛮反,朝廷用他的计策,派冯伸己过桂州经制,蛮遂平。又上书八事,重爵赏、慎选择、明荐举、异服章、适才宜、择将帅、辨忠邪、修预备。八条多温和良言,赵祯嘉之,迁为尚书礼部郎中。

    但其意见与王素、欧阳修等人相左,比如慎选择,苏绅与郑朗意见差不多,派人下去按察,派何人,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