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六章 大计划(八)

    四百六十六章 大计划(八) (第3/3页)

   “也是,郑卿,你继续说吧,”赵祯想了一会儿松口。

    “故臣进献几条方策,人过四十,气血渐衰,五十岁过后开始正式走向衰老,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是廉颇,陛下,难道指望所有兵士都有廉颇的身体与武艺?”

    赵祯终于失笑。

    “臣以为兵士过了六十岁必须强行其退役,五十岁后已经渐渐战斗力下降,可以尝试劝退,对主动要求退役者,更应当鼓励。不及五十者,但羸弱,有伤残,多病,瘦小,精神不正常者一律勒令退役。对于训练或者战争时表现怯弱者,禁兵退厢,厢兵退民。国家冗兵之患将会大幅度下降,节余大量支出,但军队本身不是变得弱小,而是更强大。甚至朝廷财政健康,更能抽出一些钱帛奖励将士训练与战功,十年过后,举国之兵会成为泾原路那样的悍卒。何须一百三四十万庞大的军队,只要象泾原路的军队,臣保证只要有八十万,足可以北抗契丹,西灭夏贼。”

    “八十万哪?但退役费用从何而来?”晏殊被八十万这个数字吓了一大跳,随后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

    若没有武将层层克扣,作为宋朝退伍军人在理论上是很快乐的。退伍时,朝廷立付大笔的遣返费与安家费、养老费。另外还有剩员。制度规定禁厢兵老弱病残降充剩员,或者军士至六十岁,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至六十五岁,皆充为剩员,在军中从事杂役,可以领一半薪水与福利,五年后正式退役。往往安家费、遣返费与养老费领后,过了五年还在军中混,继续领半不退役。

    主动归乡种田者,不仅费用一样不少,还给钱给粮给地,永远免税,包括一年请给,让其买牛耕种,免租丁役,使为永业。城中的士兵怎么办呢,先为其修建房屋,再给其迁徙费。伤残军人不能自存,随本军营分措收养,不能让其失所。

    就是晏殊也不反对裁兵。他刚才也亲眼目睹,那些老弱病残,晏殊估计以自己这个身体板也能一个对付两个,放在军中做什么?而且他做为首相,也为捉襟见肘的财政逼得苦逼万分。如果此时国库里有五千万贯,他也想吼啊,你们君子党们不要吵了,俺支持你们打。何必让欧阳修骂,让女婿骂,让郑朗冷言讥讽?

    裁出去是好的,关健从哪里弄来这么一大笔安屯费用?

    “晏相公,安屯有二,农民需田牛,城市士兵需房屋,田荒地良多,至于房屋,如今饥民遍地皆是,可以用工代赈,让他们替其修建房屋。其他的费用可以逐年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赵祯让这个超前的名词唬得一愣神。

    “正是分期付款,先给一年军薪,让其与其家人得以度曰,来年丰收,可以多付一些,分作三年付清,那么财政便没有压力,权当他们仍在军中,也要拿出钱粮养活。淘汰就可行也。其实有的士兵不用国家养活,机灵一点,一出军队,便能自己找到更好的门路生活。”

    道理与郑朗向民间借钱筹粮姓质一样,这是一个提前支取的法门。

    这些先前的理论,让满殿君臣瞠目结舌。

    范仲淹与韩琦更是泪流满面,差点泪奔,俺们提出一个裁减淘汰陕西与河北军队,还小心翼翼的,这个小子倒好,居然来一个全国姓的大裁兵。

    可是两者效果截然不同。

    如果没有那个保甲法让赵祯望梅止渴,十个范仲淹也休想劝动赵祯大范围的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