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

    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 (第3/3页)

些职位,一是应防万一,模不准未来会不会发生战争,保留这些职位,若是继续战争,能迅速使缘边地区进入战争状态备战。二是虽说军权分治,因为数州府军政财权合一,谁掌控都是一个实权派,会严重影响朝堂。更能使权利集中在改革派,是改革派,革新派,他不会认为是君子党派,使改革得以顺利实施。

    韩琦弄了这个小动作,使郑戬权利削减,等于是削弱君党的实力。范仲淹被韩琦弄得很苦逼,想管,可是另一件事又让他分了心。

    京城很安宁,在郑朗悄无声息组织下,再也不象史上那样,许多百姓又冻又饿,逼得赵祯下旨让三司置办榷场,出售平价米谷与柴炭济民。这等于是在替范仲淹解压,使他专心于改革。

    然而燕度在陕西揪着滕宗谅不放手,又上书说朝廷派中使前来查贪墨事宜,滕宗谅居然将账薄焚之一炬,乃是开国以来未有之事。臣又查问诸吏,然滕宗谅又多次派人阻止威胁臣等查问,请朝廷准许我将他押进大牢刑问。

    查到现在,许多账目已经查清楚,仅有数千贯经费来历不明,大约是招待那些文人墨客了。数千贯,对于宋朝来说,还是贪墨吗?况且也不是装进自己口袋,顶多只能说是用的不是地方。于是改口,揪着滕宗谅烧账册一事。

    郑戬此事做得不经大脑,居然让人一挑拨,将滕宗谅揭发。滕宗谅此事也不经大脑,郑朗与范仲淹、韩琦嚣张乃是有嚣张的本钱,你滕宗谅是何许人哉?

    即便韩范郑三人,也未必敢当着中使的面,将账册焚烧。再嚣张,也不能嚣张到这地步。

    范仲淹一看昏了,不进大牢还好,一进牢狱用刑,是文臣,不是武将,有几人能忍得了刑讯拷打,当年狄仁杰关进大牢后,迫于刑具,乖乖供认子虚乌有的罪状,幸得机灵,托其子带书于武则天,才免遭一劫。而且也有祖宗法,不杀士大夫,刑也不上士大夫,这样做是不好

    不管韩琦,先将他放在一边,将滕宗谅问题了结,再次上书替滕宗谅辨解。言语说得很悲切,赵祯看到火候差不多了,也怕燕度在下面做出过份的事,开一个不好的先例,于是降滕宗谅为祠部员外郎知虢州,余职如故。

    这样的处罚让许多人心中不满。

    费了多大的周折,居然还是知虢州,虢州不是上州,但在京畿附近,随时可以升迁,等于没有处罚嘛。

    御史中丞王拱辰终于再度出手,上书道,赏罚者,所以朝廷号令天下也。此柄一失,善恶不足以惩劝,今滕宗谅在边,盗用公使钱,不俟具狱,止削一官,皆以为朝廷处罚太轻,未合至公。张亢与狄青等人本列武臣,不知朝廷大意,不能督促太过,臣不复言。

    说给郑朗听的,俺们搞的是范仲淹,张亢与狄青都是你力保的人,俺们不会搞他,但你也不进来掺合。为了怕郑朗掺杂,居然颠倒黑白,说张亢是武臣。不要弄错了,人家同样也是进士出身,非是贾昌朝,乃是同进士。

    无所谓,现在朝堂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颠倒黑白。

    又说,然宗谅不然,事既发,乃将所支文历,悉数焚去,原心揣情,慢忽朝廷,非亢青等人之比。臣所以不避而固争,是担心来者相效,而陛下之法遂废矣。臣明天更不敢入朝,请陛下责降臣一个小郡,以戒臣妄言。

    这说得恶心人么?

    你是御史中丞,言臣的头号大佬,不要说滕宗谅是中级官员,就是当朝宰相,你也有权利照常炮轰。仅是一篇委婉得不能再委婉的奏折,便要责降到一个小州当知州。为何?难道范仲淹真是吃人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