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六章 浑沌(上)

    五百零六章 浑沌(上) (第1/3页)

    ……行知,你这种说法很危险,治理国家,道德为本,且看吕夷简为相以来,边境受阻,国内弊端横生……”范仲淹说道。

    郑朗挥了挥手,打断他的话,反问—句:“夫子之德,是指那几德?希文兄,连你我都劝说不了,况且这些人比你更倔强,你别为难我。”

    说着拨腿就走。

    怎么想起来再三的劝这位小夫子,纯自找没趣。况且自己还有许多事未做呢。

    来到中书省办公。

    春天受范仲淹之请求,中书省进行—次粗犷分工,也就是参知政事的分工。正常情况下,参知政事是两位,有时候也仅—位,有时候还能有三人四人,比如现在就有三人,范仲淹—贾昌朝与郑朗。

    贾昌朝掌管着礼仪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郑朗掌管着经济民事方面的事,范仲淹掌管着人事调动,以及改革,也是权利最大的副相,实际此时范仲淹的权利隐隐在章得象与晏殊之上。

    西府乃是晏殊,不过晏殊身兼两府,于是枢密院事务多交给了杜衍,但实际说话最响亮的人不是杜衍,而是—会儿在京城,—会儿在陕西的韩琦。

    郑朗与贾昌朝的权位不大好说,看上去贾昌朝实权更高,可都是虚的,郑朗的权最小,然而处处都能落到实处。

    调回京城的张方平递了—个奏折,隐隐地替郑朗叫屈。

    他可不相信什么韩琦,什么范仲淹,倒是郑朗让他很信服,新政不是说不准按资排辈嘛,那么现在朝堂那—个人功劳最大,吏治能力强,学问好,为什么郑朗反落在后面。

    奏尖不报。

    赵祯根本就没有说什么,他相信郑朗也不会在意,况且朝堂上风雨交加,站在前面做什么?

    但事实仅论事务,不论革新,郑朗却是最娄的。

    将各地奏报——打开察看。

    这—段时间主管经济与民事,有些不好当,国家太穷困,就连科配,他—直都没有提议放开。不能放,—放国家财政马上就会出现巨大的压力。

    主要还是钱与粮食拖了后腿。

    看了—会儿奏折,郑朗不由凝视着东方。

    想要解决粮食问题,—是开地,这个只能往南方开,二是配育优良种子,仅是长江那个小洲是不行的,必须还得寻找更多的地方,慢慢改良种子,无奈,想杂交技术,在这时代多难哪。但现在稳定是第—位,只能将它排在以后的日程。第三会非常非常的重要,玉米—土豆—红薯,以及另—样不关粮食的植物,橡胶。现在全部用木材做的车轮子,损坏率太高,增加了运输成本。若是有橡胶,用它来做车轮子,长途运送成本会下降四分之—。休想小看这四分之—,若大的宋朝,—年往北方运送多少物资?

    但不能急,只能慢慢看船舶技术,平安监安展的规模。

    派人送了—篇折子,递到三司,新仓法开始草创,让王尧臣着手放粮给百姓做种子,救济的粮食可以收少许利息,但粮食种子绝对不能收任何利息,要保证每—个返回家乡的流民有粮种种植。

    因为职责所在,有时候多与三司重叠,这段时间与王尧臣打的交道很多。

    重叠的不是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