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九章 前兆

    五百零九章 前兆 (第2/3页)

朝堂一些不安的声音压住。

    但这次狄青会让许多士大夫怀恨在心了。

    这小子,郑朗越想越头痛,下值回家后,又写了一封长信给狄青,直接点明其中轻重关系。要么你从现在起,苦读经义,我在朝堂给你开个后门,让你中一个进士的啥,即便你被冠上武将之职,但有功名在身,多少算是半个士大夫,文人便不会恶之。否则以后你见到士大夫,少惹为妙,有什么不公平的,写信给我,我替你作主,你不能出面。

    不仅是昆仑关呢,郑朗对西夏耿耿于怀,还想他多活几年,以便以后有更大的作用。朝廷不缺少欧阳修,但严重缺少狄青。

    赵祯悟,说道:“准。”

    不但这个悟了,连王拱辰出手相助范仲淹他也慢慢想明白,无他,兴办乡学没有多少利益争执,相反,因为鼓励士子进学,有许多贫困子弟因此受益,以后他们进入仕林会怀恩的,会怀范仲淹的恩,也会怀王拱辰的恩。

    不能想啊,一想到这些,他头痛万分。

    有时候都想跑到天章阁前大哭一场,驾驭这群大臣容易么?

    郑朗心意他明白,若不保,狄青很有可能会因为这篇奏折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要保得现在保,不然事情闹大,文臣一起哄闹起来,是要所有的文臣,还是要狄青,当年范仲淹与孔道辅大拍宫门事件,至今记忆犹新,况且朝堂上戾气冲天,已经快无法驾控了。

    君臣默契地将这件事压制下去。

    可是水洛城还在继续演出。赵祯气得没有办法,在迩英阁听曾公亮、杨安国、王洙与郑朗开讲时出了御书十三轴,一共说了三十五件事,一遵祖训,二曰奉真考业,三曰祖宗艰难,不敢有坠,四曰真宗爱民,孝思感噎,五曰守信义,六曰不巧诈,七曰好硕学,八曰精六艺,九曰谨言语,十曰待耆老,十一曰进静退,十二曰求忠正,十三曰惧贵极,十四曰保勇将,十五曰尚儒籍,十六曰议释老,十七曰重良臣,十八曰广视听,十九曰功无迹,二十曰戒喜怒,二十一曰明巧媚,二十二曰分希旨,二十三曰从民欲,二十四曰戒满盈,二十五曰伤暴露兵,二十六曰哀鳏寡民,二十七曰访屠钓臣,二十八曰讲远图术,二十九曰辨朋比,三十曰斥谄佞,三十一曰察小忠,三十二曰监迎合,三十三曰罪己为民,三十四曰损躬抚军,三十五曰一善可求,小瑕不废。

    丁度与曾公亮、杨安国、王洙等拜赐,请求注释其义,赵祯许之。

    郑朗却迟疑了很久。

    赵祯也微笑地盯着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十分高兴。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能清楚看到五人能力,自己用心只有郑朗看出来,微笑道:“郑卿,你有什么话要说?”

    “不可一慨而论。”

    “朕知道,但必须矫正,再过几个月时间吧。”

    “以防矫枉过正。”

    “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