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十七章 请使

    五百十七章 请使 (第2/3页)

州,五路共有近三百大大小小的堡寨,平均一寨驻兵一千,便是三十万。三十万军驻扎一年得多少赀钱?且边境长达两千余里,修得越多,兵力越是分散,敌大军前来,如何抵挡他们的进攻?”

    “勘臣,才识之臣以诸转运使身份去边,臣也附议,但不是前去指手划脚,即便用臣做例,臣去泾原,多方考察,再听从诸将建议,这才施行方略。朝中有胜臣才等,但臣相信不会胜臣太多。不做了解,便去指挥,必有失误。所以前去缘边,是学习观摩勘磨,以便将来朝堂有更多大臣精通军事,若有战事发生,而不会象以前那样乱了手脚。”

    “厉器,臣于西北,多临前线,两军交战臣也站在寨头观看,然弓箭刀枪盔甲多有粗制滥造,盔不能挡流矢,箭不能穿皮革,往往造成诸多牺牲,使臣痛恨之。若不改变,这种情况长久下去,必会泛滥成灾。”

    “反间,西夏于边境多屯重兵,然契丹早迟会与西夏一战,不论胜负,西夏与契丹交恶。那么会对我朝边防松懈之,派得当官吏,有意放开十几条小通道,允其私贩青盐于我朝。控制其数量,不使我朝经济受损,再控制其道路,能随时立即关闭。私盐通道打开,元昊必喜,再选派忠于我朝的蕃子,于通道潜入西夏,携带重资游说各部,不能使各部归我朝,也会使各部离心散德。内治不稳,西夏国家便会衰退。还有契丹,夏使将不曰来到京城。元昊说以前怠慢,谢陛下谢罪,以后若是我朝使者至,必恭敬前去宥州与夏州亲迎。为什么不让我朝使者进入兴庆府。是因为兴庆府多有越制称皇制度与建筑礼仪,我使也不能进入兴庆府。”

    赵祯脸上一变。

    “陛下,勿得动怒,本来就是短暂的和议,既然他说亲迎使者至于夏州,勿用追究,可着其使来京师商议和平之事。省得拖得时久,产生新的变化。”

    赵祯踱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准。”

    “请陛下同意臣主持此次议和,顺便再施一反间之策,西夏与契丹便会从此交恶。两国不联手,边境便会有很长的和平时光。再杂以范韩谋策,边策就有了。”

    两方说的边策姓质很大不同,郑朗说的是实处,考虑周全。

    最关健的他是拍板,而不是出选择题给赵祯做。那样,要大臣做什么?

    不对比罢,一对比,范仲淹与韩琦被郑朗送进了当铺。

    赵祯走来走去,脸上忽喜忽忧,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过了好一会儿说道:“郑朗,你的策略朕暂不用之。”

    郑朗先是惊讶,过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说道:“谢过陛下。”

    元昊派杨守素来到京城。

    没有求十万石青盐的事了,而是退后一步,七万石榷盐,不然拿什么来交易呢。另外在张子奭答应的十三万匹绢、五万两银、二万斤茶的基础上,再求宋朝贺奉乾元节回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茶五万斤。也就是进奉几匹烂骆驼的啥,马上宋朝就必须赏赐二万五,这是年年必有的赏赐,进奉贺正回赐绢五千匹,银五千两,茶五千斤,每年赐中冬时服五千匹绢,银五千两,臣生曰赐银二千两,细衣着(上等绢布)一千匹,衣着一件。合计是二十五万五千。

    晏殊长松了口气,好不容易,终于逼迫西夏人交了底。

    诚意也足,不仅是称子称臣,连那个兀祖的名字也不要了,让宋朝皇帝赐名号。他站出来说道:“陛下,可以正式议和了。”

    得见好就收啊。

    已经出到二十万,再加几万又有何妨?

    赵祯看着郑朗,郑朗说道:“晏相公,什么时候国家没有正式议和了?岂说是二十五万,便是十五万我也以为多。十五万,要剥削多少民脂民膏?一年十五万,十年一百五十万,会为西夏增加多少兵器,未来又会杀死我大宋多少英勇的战士?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