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

    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 (第1/3页)

    看了看小皇帝的表情,郑朗于心有些不忍。

    不管怎么说,这个小皇帝对大臣对百姓还是不错的。弄不好,若是他再去讨伐元昊,若大臣不进谏,元昊来降,他依然还能将元昊放走。迅速将话题转移走,进入下文。

    下文则是一段很短的故事,周天子派使臣宰咀来归鲁惠公与鲁惠公儿子仲子之丧。但周天子闹了一个乌龙。鲁惠公乃是春秋一个很有作为的诸候,鲁国离周朝王都不算太远,一直与周王室保持着很关近的关系,但鲁惠公很早便死了,周天子使节来得太晚,不当,不符合丧礼。另一个乌龙更大,鲁惠公在世时,立太子姬允,可惠公死的时候,姬允还很小,于是庶长子先行摄政,左氏春秋便是从这一年拉开帷幄,开始撰记。周天子有可能就因此误解,以为姬允已死,否则怎么会让隐公继承候位。

    其实这是鲁国大臣的意思,也是按照周礼,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暂时将国政交给隐公管理。等姬允长大后隐公还政。后来隐公留恋不舍,导致身死。姬允主政后命运更惨,他娶了齐襄公的妹妹,刘襄公在其妹未出嫁之前两人就一直开始通歼,鲁桓公带着夫人回齐国省亲,两人正在做好事,被鲁桓公抓一个正着,襄公想遮丑,便派彭生将鲁桓公勒死在马车上。姬允便是仲子。

    这是后来的事。

    郑朗现在讲的只是归丧。

    周王室此时开始衰落,作为忠诚于周王室的鲁国,周王室居然出现这么大的乌龙,可见对诸候的关心程度。

    由此,郑朗就讲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爱人。

    按照儒家的说法,想要取,必须予。

    给了未必能取到,给爱未有会得到爱,努力了未必有回报。但想得到就必须付出,只有付出才有得到的希望。否则天上掉金砖啊,有,终是少,若指望这个,也不要从事耕作生产。

    作为一个君王,想要大臣拥护,首先君王本身得关心大臣。一个主户,想让客户与部曲忠心,就不能过份虐待部曲与客户。一个家中长者想家庭听从他的指挥,必须为家庭作为贡献。但这份爱不是偏爱,溺爱,要做到公正,不失之仪礼。

    就这么一个简短的故事,在春秋里仅是几十个字的记载,让他引出这么多话题与道理,甚至涉及到做人,治国,为君,为主。再到石碏大义灭亲。

    讲微言大义,讲前后来历,讲春秋启发。

    这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讲解。

    最后连辽兴宗本人也听得入迷,陷了进去,隐公一段很长的,等郑朗讲完后,天色渐黑。

    郑朗一拱手说道:“陛下,诸位,今天到此为止。”

    一个老者从外面端来一杯热茶,恭敬地执弟子礼,献给郑朗。

    辽兴宗与大臣皆扭头看刘六符,刘六符早就将头转开,不能看,是他的亲叔叔。辽兴宗大笑,冲郑朗招了招手。

    郑朗走过来。

    辽兴宗说道:“你说得很好,明天陪朕去延芳淀弋猎。

    “喏。”郑朗也没有拒绝。

    契丹人有一个习惯,正月冰底钩鱼,也就是凿冰钓鱼,二月三月放海东青打雁,不是小雁子,而是大雁天鹅,在宋朝天鹅肉很贵,到了契丹始践,味道确实不错,鲜美至极。郑朗来到契丹后多食之。倒是四五月打麋鹿,这个麋鹿肉质有些粗,不是传说中的美味。六七月凉淀坐夏,**月打虎豹,冬天关门大吉,以避严寒。

    但契丹人也在进化,纯靠渔猎为生的部族越来越少,只有象北方室韦人一些部族继续保留着这种落后的生活习惯。南方许多地区开始种植、桑麻。终是落后,产量低,不是很诱人。

    契丹皇帝多是四季捺钵,春在长春洲,夏在黑山,秋于伏虎林,冬于广平淀。这也是在保持祖宗的传统。然在幽州的百姓没有他这么大的活动范围,可也有他们的保持方式。例如延芳淀春季猎鹅。

    有时候冬天寒冷,或者有事,契丹国主就在幽州,也会率领皇族与群臣前去延芳淀猎鹅。

    但这一次……各有心思。

    辽兴宗见郑朗好说话,又说道:“郑卿,请随朕去皇宫,朕在皇宫为你备下酒宴。”

    “谢。”

    去向幽州的皇城,辽兴宗又说道:“卿的学问果然让朕叹服。”

    “陛下,过奖矣。”

    “朕曾读过一些你们汉家的史书,唐太宗说能马上夺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因此立国后,转向内治,他也自以文皇帝著称。朕读到这一段时,常悠然向往。”

    郑朗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默然旁听。

    就象他刚才讲解儒学,是正宗的唐朝儒学见解,用他的说法便是墨氏儒学,什么仁啊爱的,对这种懦弱的儒学他持着反对意见。至于他自己的儒学,自我催眠,俺这就是正宗的儒学。实际比孔夫子的儒学已经更激进,里面掺杂着大量道家、名家、杂家、阴阳家、纵横家,特别是法家的东西。但仅是治国来说,这种儒学更有实用价值。郑朗要的也是这个。

    这种激进的儒学,他不会说的,而是说唐人眼中的儒学。

    可因为他变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