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亲

    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亲 (第1/3页)

    三方乱战是谓必然,陈执中沉默少言,大宋与王贻永是打酱油的,庞籍初回朝堂,摸不清东西南北,以他的xìng格,不出手则己,一出手必中,肯定不作声。

    其实在乱战中,宋朝这一年辰光变得很好。仅有局部地区出现问题不严重的灾害,大多数地方风调雨顺。大批裁兵的结果,节约很多军费,今年秋后开始产生良xìng结果。平安监从初始喷发期,渐渐稳定,但收入在稳定增加。

    还有一些隐形的,例如改良型免税法释放一批中产阶级,使商业更活跃。这个收入从国家税务也能看出一点,那就是商税在增加。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大量储粮,作用今年看不出来,是明年……

    因此在这一年大好的背景下,尽管诸多大臣对贾昌朝不满,却难以掰倒贾昌朝。不管这个结果是谁缔造的。

    辽兴宗开始带着大臣进行秋捺钵。

    地点不固定,在契丹人心中,chūn水秋山,是最高境界。秋山,只要是山就可。所以秋捺钵地点多不固定,但多在庆州外的伏虎林,契丹北方生态环境比较好,包括整个辽东,后来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及其他地区,都有成片成片的森林,高原地带也多榆柳,yīn湿场所多绕蒲苇。不过环境在恶化,不是游牧,而是耕作。北方的游牧与河套的游牧不一样。河套有yīn山阻隔,气候比较温暖,一旦游牧,会产生更大的恶劣影响。而北方寒冷,往往一场大寒,牲畜会冻死一大半,对生态破坏反不及耕作。

    原先北方对汉人来说是畏途。然随着契丹成功的民族交融,汉人多北移,对当地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于是沙尘暴没有吹到幽州,然上京开始有小型沙尘暴。

    总的来说。生态环境还是很好的,所以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特别是伏虎林,辽景宗带数骑来狩猎,看到人少。猛虎一起出来,伏于草间,史记虎见辽景宗,战粟不敢仰视,实际辽景宗看到这么多老虎,吓得退回去,两个小腿打颤。头上直冒冷汗,回去后心中还是戚戚,于是将此命名为伏虎林。

    辽兴宗也来,但来得少。今年却来了。

    郑朗也一道随车驾前来,看了看,此处也有许多汉人开垦了草原,当成耕地。

    辽兴宗不可能知道什么环境不环境的,只知道有了耕地。便有了粮食,秋收还未到,高梁的穗子开始低垂。辽兴宗看了很高兴,下令禁止侍卫践伤民田。

    开始狩猎。

    是大规模的狩猎,先必须喊山,将猎物喝出来。

    有的动物很聪明,几头老虎与黑熊看到士兵逼近,于是抛开成见,召开一次座谈会。

    虎哥说,哥们,这些契丹人太可恨了。

    熊哥说,哥们。他们有很多兵士,咱们虽勇猛,不敌啊。

    虎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狐狸站出来出了主意,几位大王,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些兵士招惹不起,不过俺有一个办法。

    虎哥说,军师,你有何良策?

    狐狸说,有,兵士招惹不起,可契丹的百姓俺们能惹得起。君子报仇,一rì也晚,当以怨报怨,以牙还牙。

    虎哥与熊哥拍掌欢迎。

    于是老虎与黑熊来了一次大暴动,从山林里跑出来,不伤兵士,但侵入百姓家中,逢人便咬,连续几十人被咬死,伤者更多。

    契丹大臣都林牙并修国史萧罕嘉努将此事记载于史册,辽兴宗觉得有些不美,命人删除。罕嘉努再次加了上去。辽兴宗想了想,得,还是你牛,并且表扬道:“史笔当如是。”

    又问:“我国创业以来,谁是贤主?”

    “穆宗。”

    辽兴宗奇怪地问:“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命如草芥,卿何之谓贤?”

    他说得还算委婉,此君乃是契丹史上有名的暴君,不但是睡王,杀人如麻,正是在他主政时,屡败于柴荣,丢失三关。因为虐待手下,看到陆续有许多同伴被杀,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联合厨子辛苦等六人,趁辽穆宗酒醉之时,用菜刀将其乱刃分尸,成为契丹史上一大丑闻。

    但怎么办呢,是自己太祖父,辽兴宗不好说的过重。

    罕嘉努答道:“穆宗虽暴虐,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未有过。但近rì来秋山伤死者众,臣故认为穆宗以贤。”

    辽兴宗默然,这似乎与我无关,是这些老虎与黑熊自己儿跑出来伤人的,难不成取消伏虎林秋围?让伏虎林建立一个黑熊老虎自然保护区?

    与郑朗无关。

    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