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

    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 (第2/3页)

少粮食。只要中书稍有能力,进行调度,各地就不会恐慌。

    问题就在中书。

    贾昌朝阴人的本领一流,政事本领却是末流,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没有协调好,到了下面更严重。明明有粮,各地却出现许多不好的状况。甚至因为这两年在贾昌朝带领下,官场作风陆续[***],即便账面上有粮,实际库里却无粮。那怕新仓法开设的一些储仓,虽用高薪去贪,贪墨情况不减,导致空账。

    吴育是西府副相,管不着,于是希望言臣指出。

    不会找御史台的高若讷,此人最恨君子党,当年欧阳修炮打高若讽,蔡襄又写了四君子一不肖诗,将他列在吕夷简之上,当朝第一小人。找到了也没有用。

    所以吴育找到杨伟,希望杨伟站出来,指责贾昌朝,不让这人再败坏朝政。

    杨伟答应。

    其实他心中很苦逼,这是一个很胆小的人,怕吴育,更怕贾昌朝,不敢得罪吴育,也不敢得罪贾昌朝,上奏说:“谏臣宜陈列大事,细故的琐事何足论也。”

    在贾昌朝的压制下,言臣不敢作声,可是言臣,总得要说话,于是一天到晚说鸡毛蒜皮的事。杨伟说的便是此事,大家一起开火吧,与我无关。世人讥其空谈。

    喝了一会儿酒,吴育最后自语道:“还是我来。”

    不说贾昌朝歼邪,就说此人能力也不能担任首相。这与政见无关,而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

    下了决定,将酒杯子一扔。

    他妻子吓了一大跳。

    天边晚霞升了起来,又一天过去。

    第二天早朝,赵祯下罪己诏:自冬讫春,旱暵未已,五种弗入,农失作业。朕惟灾变之来,应不虚发,殆不敏不明以干上帝之怒,咎自朕致,民实何愆,与其降疾於人,不若移灾於朕。自今避正殿,减常膳,中外臣僚指当世切务,实封条上,三事大夫,其协心交儆,称予震惧之意焉。

    李京懵了,赵祯也懵了,自他主政以来,也能算是兢兢业业,力求完美,爱民,俭朴,清政,哪里做错了,为什么老天灾情不断?这才过了几年,又落下大旱灾。于是下罪己诏。

    让翰林学士杨察写诏书,诏书写好,赵祯看了看,还不行,我自己写。这也是赵祯的第一次,以前让学士写诏书,赵祯从来没有做过增减,反正意思表达出来,论文笔这些学士比他文才还要好,何必做增减。这次增减,乃是杨察说得不重,不能表达他的心情,才做的修改。是朕不敏不明使上帝发怒,上帝,过错是朕一个人引起的,与老百姓没有关系,你若生气,不要移灾于百姓身上,降灾于朕一个人吧。

    吴育听了这封诏书,两眼热泪翻滚。

    这样的皇帝,还要怎么样?

    心情激荡,不顾前程,于朝会上弹劾贾昌朝。贾昌朝让他轰得没有办法,只好争辨。

    争辨正中吴育下怀,俺们一道自尽吧。

    于是争辨更急,得引发大朝争,失去礼仪,两人皆会罢相。

    此时他就是一个孤独的战斗者,带着满腔悲意,在与贾昌朝战斗着。

    贾昌朝真让他弄怕了,辨了辨退回班列,俺怕了你成么?实际贾昌朝很精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