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

    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 (第2/3页)



    张方平也是无奈,做三司使,不能只顾着货币,虽然货币是好,也缺,如今大量铜币流通,然市场上在河东禁铁钱后,陕西铁钱没有禁止,许多时间实物与布帛依然在当成准货币。但他做三司使,必须替国家经营,使国库盈余。可是很非催,国库虽有盈余,看样子今年旱灾到来,这些盈余马上又要空荡荡。

    说完又说:“行知,但似乎有一些好消息,自你将那些矿藏放出后,倭奴国除了大肆用木材与我朝交易外,多依你之指点,发现大量金银矿,许多金银向我朝流通,这也能做准货币,增加国家的货币用量。”

    “安道兄,虽如此,我那个银行那一天才能落实啊?”郑朗无奈地问。成立银行,有很多好处,可必须有一个前提,有充足的货币,以宋朝庞大的经济总量,一年铸九百余万缗钱货币远远不够。金银虽好,终是准货币,不能向普通人家流通。

    张方平说道:“要不要再增派一些人手,规模扩大?”

    “必须。还有,减免倭奴国的木材税务。”

    “为何?”

    郑朗不答。出兵消灭倭奴国,在宋朝不可能,但也不用出兵,只要倭奴国森林消失,以倭奴国薄弱的水土,最后必然成为一个个荒岛。这个种族,太可怕了。棒子虽然猥琐顽强,但远没有未来的倭国人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伤害。郑朗这条用木材换宋货,计策不可谓不毒,当然,原因不能向外人解释,也不会有人相信。

    张方平说道:“行知,也不错啦,去年平安监各项收入达到一千三百六十余万缗,若不是这个平安监,我朝财政……”

    他打了一个冷战。

    “未必,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有活法。唐朝财政远不及我朝,然国家强大,令人发指。我朝是唐朝的数倍,南困于一些小小的生蛮,大理不敢收复,一个小小的西夏居然献币以求平安。”郑朗说道。按理说一年一千万贯以上的收益,对宋朝经济能改良,是改良了部分,效果却不显著。这种形势也逼得郑朗不得不在节流上打主意。

    张方平不能言。过了一会儿,张方平问道:“除了平安监,可有良策?”

    “有。”

    “在何处?”

    “湘水与西南、岭南。”这是很大一片面积的疆域,若是开发成功,会替国家增加多少税务?

    张方平听了,却再度不言。

    “不能急,一步步来。再者,你可以用三司下令,鼓励各船坞发展船舶技术,只有船只技术发达,大海之上航行才会安全。我乘海船从契丹率宾府而来,中途仅遇一场不大的风,浪花惊人,我在船上觉得天晕地暗,若是大风浪,情况恶劣可想而知。这几年船只时有事故发生,每年多者有三四百人,少者有几十人葬身海底。只是因为收入,没有言臣弹劾。但终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且因为这些事故,百姓视大海如同畏途,影响平安监的扩大。”

    “是啊,”张方平叹息道。驭役当地土著人肯定不是办法,已经发生数起暴动。矿藏附近也因为此,发生多起战斗。还是要从国内运送老百姓过去,这才是真正的办法。

    但郑朗想的不是这个,事实平安监所行很远,只是死了许多人,百姓兴趣不大。不然不仅是矿藏的收入,各地贸易,特产,例如珊瑚、玉石、香料、药材等等,都可以带来不菲的收入。而且现在船只仅沿着海岸线跑的,没有到达大洋中心,这远远不够的。想要粮食,还得杂粮,必须到大洋的彼岸,这需要更优良的船只。

    若成功,必须使宋朝船只技术来一个飞跃。不要多,能达到南宋的船只技术,也不求象郑和下丁洋的宝船,便能驶向大洋的彼岸。

    两人交谈一会儿,郑朗回去。

    第二天继续在东府查看卷宗,很是小心,有金手指的,仅是一些大的方向,但在东府批阅的却是各个琐碎事务,不熟悉,就不能正确的判断。

    这种态度与范仲淹正好是两个极致的走向。

    富弼问范仲淹,你笔一挥,一家人就哭了。范仲淹答道,比一路人哭好。说法不错,关健这笔一挥之间,有没有判断失误?大刀阔斧的任用良臣本心是好的,可就是失误了一到两成官吏,都会引起官员们的不服,也为官员找到把柄。用心是好,不能长久。不能长久,便不能使自己的想法实施。

    第二次早朝开始,郑朗站在西侧第二位。事实他是真正的西府首相,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