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九十九章 科学的力量(下)

    五百九十九章 科学的力量(下) (第2/3页)

跌。

    气艇再次返回,重新装载,这一回松压,装裁量更大,上去的兵士也更多,达到十六人。气艇大,船也不小,加上上面的兵士,更象气艇将一艘船拖得飞在蓝天上。

    驭控着,在贝州上方到处乱飞,看到哪里有叛军,就向哪里飞,然后硫酸、火药往下浇,或者往下投。其实到了这地步,城中有许多叛军准备束手就擒,只是畏于王则之威,不敢作声,勉强的防御着贝州城。

    一圈溜达过来,再次返回装载,看到气艇飞了过来,有少数叛军士气全无,放下手中的兵器,对城外大喊:“我们投降。”

    说着,跳上土山,向宋军大营方向奔来。王则阻都阻不住。

    郑朗一看火候差不多了,这一回没有装载武器,而是将气艇高度进一步放低,低到一百五十米左右,让时恒带着一个大喇叭喊话,下午攻城,必破,所有无辜百姓,以及投降的妖教徒,头上系白带,全部集中到贝州城西,不准持任何武器,听候朝廷安排。

    在城中喊了一圈子后,再次升高,监视着城中的动静。

    城中开始混乱。

    宋军还没有进来,有许多百姓逃向西城。

    王则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派出兵士阻止,并且将西城居民往外赶,百姓不听,举起屠刀开始屠杀。

    郑朗站在城外最高的土山顶上,也在观看着这一幕,摇了摇头。虽惨忍一点,或者这样,老百姓才能清醒。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郑朗将诸将召集,准备总攻。

    人终归有私心的,郑朗将张亢放在东城门外。

    调遣完毕,王信率领大军,吹响冲锋号角,带着宋军登上土山,气艇返回,再次带着硫酸,来到北城头上,向下淋。

    就是到这时候,还有许多不知死活的教徒在负隅顽抗。

    没有立即攻城,上面淋硫酸,下面在用弓箭对射。

    实际也没有打算真的强攻北城门,主攻方向在南城。

    来的时候,明镐挖了好几天地道,直通贝州城,还没有穿过城墙,郑朗这几天用气艇将敌我双方全部吸引住。暗中将地道一直挖到城墙脚下,停了下来。

    挖出来的泥巴堆放在帐蓬里,夜晚运出。

    可是没有学习文彦博夜选壮士两百人,从地道入城,重新登上城头,杀死守城者,降绳引官军登城。有可能还用了一些计策,这一夜叛军没有怎么设防,导致大批宋军登上城头,打开西城门。王则匆匆忙忙之下,用火牛计冲陷官军,不得功。于是从东城门外败逃。

    这个计划有无限变数,也不需要。

    郑朗采用的是洪秀全攻打南京城之策,火药。

    南京城墙远比贝州城墙高大,洪秀全不能克,最后手下想出一策,从城外盗了棺材,棺材里装满黑火药,利用棺材密闭空间,增强黑火药的气压,将高大的南京城墙震垮。

    这也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利用黑火药爆炸时所产生的气压,震塌城墙的战例。虽然它出来得很早,但一直没有全面的认识。否则人类历史还会大幅度的改写。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也没有那么简单的,比如南京城的中华门,放再大的棺材进入下面,也未必能震塌。

    这肯定还有其他的内幕,比如墙基在薄弱处,也就是泥土潮湿,城墙经过多年演化,没有那么坚固,或者其他种种,史书并未记载。倒是时恒接到郑朗嘱咐后,与他那个小姨子一道骑马去了一个煤矿,试验数次,取得一些详细数据。

    早上在空战,郑朗却暗中派人在下面安排。

    他不会学习洪秀全,从城中盗死人的棺材,而是刻意打造几个沉重的木箱,远比棺材大,里面放满黑火药。木箱也是精心设置,四周与底下更厚,只有正中上方的木板比较薄,保证爆炸时,气压对准上方城墙冲腾。

    不仅是这样的。

    第五天又在南城门外发动一次佯攻,气艇掩护,打下木桩,准备建造数个高台,强行登城。但在城中叛军反抗下,未能成功,仅是几个木桩扎了下去。

    足矣,这些木桩便是标住,不然人在下面,无法准备测量城墙的位置,偏上一点点,气压冲出地面,而不是冲向城墙,就产生不了作用。

    兵士进入,将火药装满,导火索用竹筒引出,里面用糯米汁石灰,将泥土夯实。再将泥巴灌上生石灰、糯米汁,在外面密封,甚至还搬去几块石头,使通道更坚固。徐徐退出,一直退到十五米开外,才停下夯实工作。

    三条地道准备就序,兵士鱼贯退了出来。

    郑朗看了看太阳,北边对射得热火朝天,南面却是静悄悄一片,有几只小鸟好奇的飞过来,在天上盘旋,看着大家用婉转的歌喉鸣唱。冬天的严寒渐渐过去,空气里还有一些峭寒,但能嗅到春天醉人的气息。

    郑朗喃喃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