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三章 捞人

    六百二十三章 捞人 (第2/3页)

个梁子结下了。

    这是其一。

    还有皇上与御史张昇的矛盾。

    有了这两个因素,判决迅速下来,很重。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张方平知滁州,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杨察知信州,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张昪知濠州,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知许州韩综贬知袁州,封府官判官司勋员外郎种世材夺两官,停职,三司户部判官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杨仪夺三官,责邵州别驾。殿前副都指挥使宁远节度使许怀德知亳州,落管军。

    判处如此之重,出忽所有大臣预料之外。

    其中杨仪与许怀德判决是最正常的,其他几人判决皆是重了。

    种世材也不过对一桩骂人案没有处置,但从另一侧面也说明这些商人的权焰,骂人骂得再狠,也不是打架斗殴,行凶杀人,顶多用棘条抽二十下三十下,连这个也要托关系免掉,在地方上的权焰可想而知。种世材同样犯了傻,这种小案子,何必要卖人情。

    韩综罪名是知情不报,这个更冤。若是他以权谋利,将许怀德党妹财产划到同姓名下,还有一个说法,仅是一个知情不报而贬到南方,太过了,若如此,朝中恐怕有三分之一的官员会有罪在身,包括郑朗在内。崔娴两个哥哥久未升,也托崔娴说过好话,郑朗未听。但也未报,岂不要贬官?

    张昪按照后世说法,此判无疑,但是这在宋朝。婢女地位依然很低下,略略情有可愿。

    最惨的是张方平,他想用几个能做粗活的长期婢女,不能花钱去买jì女回来做粗活,这些jì女能做粗活么?除非那些良家子做“兼职”,但那些良家子是良人,雇回家中只能继续雇佣制用人。所以托杨仪买回几个女口。

    而且他与前面几人不同。赵祯将他从三司使弄到翰林学士担任知制诰,又曾手赐亲书“文儒”二字奖之,无疑是将张方平作为国家未来的重点培养对象,因此而贬到滁州,影响有多大?

    杨察更冤,坐不察罪贬,虽然中牟死马务归开封府管辖,但开封府一天得处理多少事务。有所不察,很正常。贬得更冤枉。

    捞人吧。

    首先便是何郯,他想捞好朋友张昪。但没有直接说,采用了围魏救赵之策,上奏说道:“张方平顷为中丞,当纠正官邪,然而猥与仪交私,托市女仆,又未曾给其直钱。而女仆随身衣装,价值百千,皆仪所办,虽契约有三十缗之数。仪又不曾交付。贪污情状,岂不晓然。今虽落职,独以谏议大夫知滁州,于方平何损?况且方平资xìngjiān回,附下罔上,其恶名天下风闻。不宜更为两省要官(指谏议大夫的职官),请陛下改授一闲慢官,斥之远方,免污清近。”

    张方平都没有处理好,其他人处理更为不当,重了,改判吧。

    书上不报。

    郑朗心中一团乱麻,种世材是没办法救了,杨察同样不能救,但张方平得捞上来,否则一到滁州,还不知多少年才能召回朝堂,自己一个重要的帮手砍断,如何做事情。、

    对何郯的话不大相信,胡说八道本就是御史的权利。不过若是有半点是真的,事情就有点难办了。

    没有立即捞,也很难捞。

    下朝后,跑到张方平家中,问道:“安道兄,你买几个女口没有付钱?”

    张方平神情灰暗,这事儿,心中多少有点不好受,答道:“我付了,但杨仪说钱少,不劳我费心,我马虎了。”

    十分懊恼。

    几个女仆也不过三十缗钱,对于张方平来说,算钱吗?当初几名清臣约郑朗于樊楼吃饭,那一顿饭就花了两千多贯,三十缗算什么?因此粗心大意,让人找到把柄。估计杨仪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三十缗钱没有补上。

    郑朗也皱眉头。

    大半天叹息道:“安道兄,立即将这个钱补到户部,知错能改,善莫大矣,另外写一封奏呈,要求朝廷从重处罚自己,以退为进。”

    “行知……”张方平懂的,郑朗在设法捞自己。

    郑朗又责怪道:“安道兄,以前我就对你说过,你我岁数都不大,身处高位,眼红的大臣多,找麻烦的大臣多,做事要小心谨慎,看看我妻子,她在家中不仅管理着家务,同时还管理着亲戚,不让他们为非作歹,省怕因此而牵连到我身上。然你呢?国家律法不淮私买女口,你偏偏要买女口,何必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