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章 苏茂州

    六百五十章 苏茂州 (第2/3页)

    以及郑朗为宋朝打下的良好底子,虽离开朝堂,但在朝堂上影响力依然存在。

    看了郑朗这篇策子,赵祯与庞籍都有些怔忡,也许郑朗说得对,不能再将岭南当成以前岭南那样治理了,可犯下错误的官员往哪里流放?再者,没有犯错的官员,谁又愿意前往岭南为官?

    答案在郑朗心中,未说,现在说没有作用,得过几年才能说出来。

    郑朗继续留在衡州,杂七杂八的事不少,实际郑朗没有多少心思过问,是荆湖南路的未来重要,或者是某一个农民一片山田,或者几棵果树重要?但他人在衡州,已经很重要了。

    明朝时海瑞去了南京,所有富户官员一起将精美的绸缎藏起来,穿着朴素的衣服,怕了你,海老大,你是抬着棺材进谏的牛人猛人,俺们惹不起躲得起。

    郑朗效应差不多,甚至比海瑞威力更大。毕竟海瑞没有郑朗这么大权势,又没有郑朗得皇帝宠信与天下人的声望。欧阳修多牛哪,面对郑朗,也畏避三尺,俺不招你,行知!况且荆湖南路这些小官小吏。随着几个官员先后被处理,所有官员突然变成良民,元旦节来临,一个个上山下乡,看望百姓,问寒问暖,缺钱用啊,父老乡亲们,不用担心,俺们向郑相公讨要去,缺衣服穿啊,俺们也去向郑相公讨要。很聪明,要物资没事,千万不要鱼肉百姓。

    有极个别地区百姓被官员苛剥成习惯了,忽然看到官员一个个脸上开着花,带着春风,全部莫明其妙,随后受宠若惊,不知所措。

    李肃之等官员听说这些事后,一个个摇头无语,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这便是震慑作用。

    但郑朗在衡州时间也不会太长,随着传来一件很不好的消息。

    余靖又献了一个更糊涂的计策,狄青率军离宾州很近了,他想抢功,又不敢强行开战,即便给他权利,他也没那胆量,不懂军事也。但有办法,侬智高最怕的是什么人?非是宋朝,而是交趾,交趾人将他父亲以及诸多亲人杀了,屁都不敢吭一声。我们是不是可以请李德政率军前来联合,共同讨伐侬智高。

    想来李德政军队一来,什么侬智高也会被平灭吧,那么与狄青什么事也不干了。说做就做,派使去安南付两万缗钱现钱,再于邕州附近准备一万军队所需的粮草,并且承诺事成之后再赏三万缗钱。

    而且他还有一套说辞,交趾本来准备今年入贡,但属下侬智高叛,道路不通,曾累移文乞会兵讨贼,而朝廷久未报也。观其要约心诚,纵不能剿灭贼党,也可以使其相离贰心。

    有没有这回事,有,侬智高这个造反分子,宋朝头痛,李德政也头痛。他也想将侬智高歼灭了,顺便带兵一测宋朝在岭南虚实。但赵祯不是傻子,李德政在南方做的一些小动作,赵祯也看得清楚,只是迫于北有契丹,西有西夏,宋朝没有精力转向南方。但现在形势不同,契丹与西夏打得热火朝天,宋朝君臣每天看着特务营送来的情报,就象看一篇精彩的连载,看了上文想看下文。宋朝也有精力分出一部分重心转向南方。因此李德政派走马承受李宗道发交趾兵二万,由水路入助王师讨贼,说得很客气,赵祯却没有答应。

    所以余靖进一步劝说,交趾是善意,不用过于担心他们,他们只想经营南方,对我朝没有恶意,宜听其出兵,若阻其善意,一旦生气起来,必暗中助兵侬智高,就象西夏暗中派军队助北阻卜一样,歼灭侬智高难度反而增加。接到余靖使者请求后,李德政大喜过望,好,好,改口了,我会派五万兵马助宋灭侬智高。

    对于余靖弄这些小动作,狄青十分恼火,他是武人,嘴拙,只讲了一个道理。李德政声称言派步兵五万,一千骑兵驰援,未必是真实。以交趾国力,动用五万兵马得需多少钱帛?而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一个侬智高横蹂二广,都不能讨,假蛮人兵,蛮人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要么兵马数字是假的,以贪勒宋朝钱帛。要么是真的,问题非常非常的大条,看似在宾州聚结了大量兵马,都是杂牌军,连侬智高都对付不了。自己带了兵马过来,仅五千人,还有一万兵马在海上,未至,郑朗带了一万人,却要留八千人在荆湖南路,只能有两千兵马进入岭南。这个一万两千兵马仅是去过海外,对南方湿热天气相对比于北兵要适应一点,用来对付各个山寨蛮子的,战斗力并不强大。宾州兵马不及侬智高,自己一万七千人马不及交趾五万军队。正大光明进入宋境,一旦起了歹意,如何了得?

    狄青光火,郑朗更光火。

    写了一奏,奏折上只讲一个故事,一个猎人善长用笛声模仿群兽的声音。路遇一只豺不敌,爬到树上,于是用笛声仿狼声吹奏,引起一头狼,狼将豺赶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