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一章 昆仑关(上)

    六百五十一章 昆仑关(上) (第2/3页)

部西夏与契丹正在连年开战,暂时几年甚至十几年内都没有严重的边患,所以宋朝才能得以将重心转移到南方。

    实际将这张锦袍拉开,里面依然爬满了虱子。

    冗兵稍好一些,问题仍然多多,顶多从黑窟窿变成灰窟窿,冗官与冗政根本没有扭转,兼并隐田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发展到最后连户数也要隐。户部统计的数据,户数在下降!

    以这样的大治,户数居然下降,奇怪来哉。

    各项专营弊端无数,还有南方,就看郑朗有没有本领真的如他计划里所说的那样治好,否则也是一个麻烦。

    另一个麻烦就是人口的猛烈增加,不要看户部户册,那个看了没有用,实际连年太平辰光,百姓寿命延长,家家户户子女也在增加,人口增加是好事,但处理不当,就是麻烦。

    契丹几个使者不知道,此一时,彼一时,契丹也怕宋朝借机来个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啥。

    听说郑朗去经营南方,不知道有多少权贵拍手称庆。但还是不要开罪为妙。

    此行来还有另一个目标,与宋朝谈生意。

    郑朗在契丹就说过,你们契丹想掣肘宋朝,没事,能理解,但俺们不要你们契丹良马,给一些劣马没关系,只要能耕地就可以了,此外各个大牲畜,对战争用途不是很大,也可以松一松。郑朗说归说,契丹听归听,当真没有关系?宋朝得到更多的大牲畜,粮食产量提高,国力就会强大。有了各个牲畜,战争到来,运输能力就会加强。此事一直拖着,可是西夏那边却抢先下手了。又迫于国家经济的压力,于是四位使者前来带带着一项使命,售十万头牲畜给宋朝,不是马,包括马牛羊驴骡驼,总共加起来是十万匹,以及一些皮毛毡毯。

    用它们来换回宋朝的绢布、棉花,棉花契丹也听说了,也有一部分棉花棉布流通到契丹,价格郑朗嫌贵,但肯定不及皮毛的价钱,谁让宋朝不出产这个东西。

    除了绢棉外,还有一些供于货币流动的铜钱与银子、瓷器。

    对此庞籍以及两府大佬,包括其他大臣皆不反对,宋朝对粮食依然有危机,人口太多了,开拓南方是一策,内部挖潜力也是一策。经过郑朗反复洗脑,皆知道牲畜的重要姓,马上南方就需要大批牲畜。也出台一些措施让各州主持育种事宜,改善种籽的质量。但是契丹人要价太贵了,简直将宋朝当凯子在宰,十万头牲畜,加上一些皮毛毡之类的物资,想得到的是近一百万缗钱物资与现钱。庞籍在外交上算是保守派,也不敢答应。

    根本不值,宋朝一头好的黄牛价格仅在四五贯钱,差的只有两三贯钱,一头更贵的好水牛五缗钱多一点,驴子更便宜,至于马,不用说也不会给良马,这些劣马当作耕地牲畜能值多少钱?还有更践的羊呢。

    不要说十万头,二十万头也不划算。

    萧良德便说了一件事,一度宋朝用高价购买西夏人的牲畜,若按照这个价格,契丹要价也颇为合理。庞籍差一点翻眼睛,这件事他最清楚不过,那是变向的支援西夏人,你们放心大胆与契丹开战,俺们宋朝在后面会大力支持你们经济。是特例,非是常例。实际此时,私盐通道都相互关闭了,牲畜还在大量采购,价格却回归合理价位。

    于是答道:“贵使,那时三白渠耕种,缺少牲畜,无奈之。随后三白渠牲畜不紧张了,立即杜绝这种高价。”

    用此搪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