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难

    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难 (第1/3页)

    “这个物事好啊,”程师孟等人围着蚊香转。

    在郑朗反复灌输下,几人皆知道疟疾的传染根源就是蚊子以及一些不净水。因此一旦被蚊子叮咬后,心中戚戚,省怕感染了疟疾。

    “它的主要原料就是我让大食商人带来的植物,我打算再设一监。”郑朗道。

    除虫菊姓泼辣,比较容易种植。

    让郑朗苦恼的是许多商人带错种籽,一半不是真正的除虫菊,幸好郑朗有了准备,区域姓的种植,长起后将它的花干枝晒干,研成粉墨,几个官员都看到了,以为是什么药物。也可以当作药物,治疗疥癣,这不是主要的,实际化学的发展,同样可以出现许多药物。问题是东西出来了,技术跟不上去,医学跟不上去,中医所说的各种疾病与西医所说的各种疾病不同,也不能很好的将一些化学物质转换为药物。

    郑朗看重的还是蚊香意义。

    派人研究蚊香,盘香是知道的,比例是知道的,可燃烧时间不能掌握。

    最后反复试验之下,才有了今天十名官员看到的蚊香。

    比后世的蚊香略长一点,能燃烧六到八个小时,这要看干湿度。有了这个时间,足以熬过一夜。

    接着将蚊香献给朝廷,包括赵祯,各个大臣,送了一大批。不是送礼行贿,而是为了监。

    设监制作,分成几个等份,普通的蚊香用料简单,仅起驱蚊作用,售价很便宜,便于百姓使用。后几种稍加各种香料,不但起驱蚊作用,还起薰香燃香作用,售给有钱的地主、商人与大户人家、权贵。

    另外就是向海外销售。

    南海诸国、大食与天竺诸国,有的国家也有许多有钱人,哪里蚊子同样很多。普通百姓使用的蚊香不打算谋利外,其他几种皆以谋利为主。

    同时保密技术,这也会成为宋朝以后的出口货物,同时可以为国家谋利。未必很多,更不及蔗糖之利,但经营得当,一年所获利润能与茶叶专营相媲美,能相当于一年向契丹的纳贡,可能会达到六十万缗钱以上的收益,不是小数字了。

    这是直接的,因为需要大量木屑粉、淀粉、楠树粉、除虫菊,还会带动种植业、制造业、木业发展,使更多百姓能有一个改善生活的机会。国家同样也会在这些间接产业上获利。

    郑朗又给平安监、蔗糖监与银行一些德艹不错的大户送了一批。

    懂的,这又是一次机会。

    筹的款子不会太多,在以千万缗为单位计算的两广开发中,占的比例不会很大。虱子再小也是肉,况且也不是一个虱子了。

    郑朗分了一批给几个官员。

    制作的蚊香并不多,多是留下来做为来年的种籽,现在产量很是很小,不能满足未来除虫菊的需求。

    蚊香出现,对避免疟疾发生会起来一定的帮助作用。

    郑朗还是渴望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再有这个不正规的青蒿剂作补充,两广疟疾的危害便能控制到两成以下。

    几人继续开会,三天后才拍板决定下来。

    开始行动,先是向大理发出一条请求,以高价向大理收购牛、驴、骡,马也收购一批,但不多,马太贵了。当地还有极少数蛮人会役象劳役,包括耕地,可大象饲养成本高,郑朗并没有将大象放在计划中。

    开始大理也没有注意,大理有牛,多是养来吃的,郑朗出的价格比市价高一半,主动配合各部族,将牛向广南西路贩运。最后导致大理牛价迅速变得昂贵起来,甚至有开化地区不顾当地的耕种,也将牛向宋朝贩卖,大理这才控制,但那时已经晚了。

    数量太大,搁哪里,哪里就会产生搔乱。

    张亢继续主持练兵事宜。

    仅是手中的兵力是不够的,必须要训练一支能勉强作战的民兵。

    朱寿隆与高惟和主持安排移民,其他几个官员划分区域,各自负责各自区域的规划。

    郑朗自己也领了任务,相思埭与灵渠。

    然后派官吏前去江南西路、福建路与浙西以及江南东路南部山区,鼓励百姓向广南西路迁移。实际自春天后,还陆续地有百姓逃向两广,因为工程不多,无法用工代酬,家乡正是耕种时季,来的百姓并不多。许多百姓正在观望,等广南西路秋后工程开始,想迁移到异地他乡,必须手中要有一些钱帛粮食与工具。而想获得这些,必须通过参加水利劳动才能获得。

    不过有一些百姓听闻是广南西路后,犹豫不决,再加上大批佃农迁移到南方,数路缺少佃户,各个地主一个边叫屈,一边不得不减免地租,提高工薪,挽留百姓,因此这些百姓不大愿意来了。

    最终来的百姓也果如郑朗所料,没有去年多,仅是十八万户,实际只有十万户。有的一户实际人口仅是两口人,刚成家,孩子还没有生一个,就让家中父母将家分了,贪那四十亩良地。

    看到这些消息,许多官员皆摇头,精耕细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