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

    第七百零一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 (第2/3页)

慢打捞,否则就会影响钦江航道。邕州左江上扎下的大木桩,战后也要拨出来。淹没的堤围洪水要抽排……战后的抚恤与赏赐更是重中之重。

    郑朗不喜为战而战,但为和平不得不战。

    可能也受到宋朝大风气影响,郑朗对穷兵黜武同样不感兴趣。相反,更着重内治。

    战斗渐渐到了尾声。

    许多百姓在狂呼,在哭泣。

    郑朗带着周沆出城用心地安抚。

    而且郑朗再三道歉。

    不能说郑朗仁慈,若象赵祯那样仁慈,就不会有这次安排。仅是后世小宅的心理,或者说高尚一点,这时代没有的人文精神,因此百姓虽哀但不怨。

    精神创伤的弥补,也有物质上的弥补。战后从交趾军营一些未烧的余烬里得来的物资,以及城中的物资,向百姓发放。这是第一批,后面还有。先让一批衙役与官兵将五千名交趾人戴上枷锁镣铐,押向后方。

    郭逵送了一批战俘回来,可商人皆不满,时间太短,离交趾又近,他们心中皆不大放心。因此郑朗做了一个宣判,以入侵罪判决这些交趾以劳役二十年做惩罚,大赦不得释放。手中有人命在身的,宣判终身劳役。这才让诸多商人喜笑颜开,然后在心中对郑朗既树牌坊又要做那个的做法感到好笑。这与奴隶有何区别?

    当然,时间延长了,也有代价的。郑朗喜欢什么,一是让出中原与两浙福建路紧缺的土地给四五等户,二是此一战所需钱帛不会少,要么捐地,要么捐钱。

    都懂的。

    于是在双方默契下,大部交趾人做为变相的部曲,分到广南东路各地,或者广南西路靠北的州郡,例如桂州、融州、昭州。

    后世小越的野心,让二祖两次自卫反击战,打成寡妇村,郑朗还是这种想法。这便是挑衅华夏的代价!

    第一步做的便是这件事,不然在百姓气愤之下,待会儿一个俘虏也休想带走,能全部被气愤的百姓活活揍死。

    交趾没有办法再入侵钦州了,将兵士包括民兵在内,一分为二。抽调其中精锐的兵士,计达六千人,这个是要带到邕州去的。余下的又抽调了三千人,许多耕地淹没,战争到来,商业中断,只要是闲余的劳力全部带走,不是用来战斗,而是用来搬东西。赵珣还不能走,要准备准备,带上武器与辎重,才能离去。

    郑朗带着三千劳力,上了船,重新鼓起风帆,兵士荡起大橹,向南驶发。

    安远城之战,只是逆转的开始,真正逆转自宋朝船队南下,才真正开始。

    一会儿,庞大的船队在地平线上消失。

    赵珣用艳羡的眼神看着船队消失的方向,叹了一口气,怎么办呢,只能去邕州。

    清点武器与物资,下午时也上了路。

    ……但现在还不是很乐观。

    武珥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从三军进入邕州腹地。先是从左江受阻,水口关控制的便是水路。夺下水口关后,分出许多兵力自水口关而入,毕竟水路顺流而下,更快,也省兵士的体力。船队到达罗徊洞时,在一处峡谷地带,又搁在暗桩上了,这一招乃是交趾人发明出来的,让后汉大败的战术。然被郑朗屡次搬了出来。

    这里因为河流收缩,河水湍急,船只明知道前方有暗桩,都无法及时下锚将船控制住。若是溯流而上还好一点,现在想刹车都刹不起来。眼睁睁地看着前面的船在玩翘杠,后面的船还是往前在冲。

    船只开始相撞,岸上的伏兵还没有发作,就有船开始沉没。

    接着岸上的伏兵举起弓箭,火箭乱飞,但因为交趾重视斥候,伏兵并不多,诚为可惜。

    一看不妙,交趾兵士一起跳船逃跑。

    水流急,就有暗漩,即使水姓再好,很多兵士吸到河底被活活溺死。但还是有许多兵士逃到岸上,看到如此,宋朝伏兵小战了战,撤退。水路这一快不要想走了。

    无奈,只能走旱路。

    旱路的情况比较好,宋朝修了数条大道,原先的大道也经过扩充,路面平坦宽阔。交趾大军气势汹汹地扑到太平寨,又让看到让武珥气愤的一幕。明知交趾主力部队到来,宋人仍在江面不慌不忙地夯打暗桩。

    是必须的。

    左江水运发达,仅是水口关一处关卡,其余的江面无法拦截,若让交趾人扑到太平寨后方,整个就乱了。岸上在各条要道上可以修筑关寨,水面怎么办?只能用暗桩拦敌。

    然后武珥又看着太平寨,眉头一起皱起来。

    又成了一个镇南关,南面大半城墙不但高大坚固,多是用石头与砖块垒起的。撞车能撞击土墙,可能将这些石墙撞塌么?原先计划是迅速扑到邕州城,将邕州拿下,另一边迅速将钦州廉州拿下,两军在横州会师。然后再看情况,或扑桂州,或扑广州。使整个两广糜烂,再看宋朝的反应,至少得让宋朝将邕州割让给交趾。若不服,退回邕州,利用南方炎热天气与复杂的山区地形,进行狙击。就是得不到邕州,两广糜烂了,大肆掳掠,这一行收入也颇丰。

    自古以来,中原百姓最悲催。因为他们的勤奋,所有中原乃是最富裕的地带。中原王朝入侵游牧民族或者南方,支出远超过收入,发起战争除了开疆拓土外,并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然而这些番邦不同,只要入侵,便有所收获。甚至连交趾也大咧咧地仅用两万民夫,就想维持八万大军的后勤。没有枪,中原人给他们枪,没有粮,中原人给他们粮,没有布,中原人给他们布,没有钱,中原人给他们钱。

    宋朝对开边不感兴趣,甚至用钱买安,也是这种悲催情况所逼的。

    郑朗开发两广时机颇佳,正好浙西、福建与江南西路人口密集,因为土地,甚至溺死自己亲生孩子。这才给了郑朗大肆移民的前提。若提前几十年,没这些汉户与这些移民,考虑到蛮人对朝廷忠诚度不高,即便朝廷再有钱帛,也不会答应郑朗开发两广。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