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零七章 赵祯心

    七百零七章 赵祯心 (第1/3页)

    高滔滔这句话暗藏心机。

    郑朗如今功劳大,又将事情做得完美无缺,是不是好事?不是,郑朗这是象圣人发展,可皇上怎么办?皇上才是圣人!就算皇上信任,大臣心里不舒服啊。最后一起来推你,会有什么下场?

    并且官职一起封顶,赏无再赏,也会让朝廷感到尴尬,不如自己找一些小错误主动犯一犯,比如这次会见高滔滔与赵念奴,传出去,必有言臣弹劾,为了安抚言臣,赵祯会下旨夺掉郑朗一些官爵,以后有功又可以重新升回来了。也减少一些大臣的眼红。

    崔娴苦笑,这个小女子怪机灵的,她的姑妈远远不能相比。

    笑了笑说道:“见过王妃。”

    但实际不是这样的。

    崔娴心中已转了三八二十四个念头。

    赵祯年高,四十多岁了,一直没有继嗣,于是庞籍很含蓄地上书,请求赵祯扶立一宗室子弟为东宫太子,以防国家不测。

    庞籍很是极其委婉,太常博士张述直接写明,请“遴选宗亲才而贤者,异其礼秩,试以职务,俾内外知圣心有所属,则天下大幸。”“嗣不早定,则有一旦之忧而贻万世之患。历观前世,事出仓卒,则或宫闱出令,或宦官主谋,或歼臣首议,贪孩孺以久其政,翼暗昧以窃其权。安危之机,发于顷刻,而朝议恬不为计,岂不危哉!”

    前后七疏,语言激烈。

    赵祯不纳,也没有怪罪。

    这些情况邸报上很有记录的,可崔娴在家信里写给了郑朗。

    郑朗回了一封信,就说到赵宗实与高滔滔,说皇上不备万一,何必让他们成亲,又重新将赵宗实带回皇宫?不但有赵宗实,还有另外一个皇室子弟,但另外那个皇室子弟表现很不好,郑朗夫妇直接无视了。

    可庞籍与张述要求的是什么?

    那是扶立皇太子!

    赵祯也不过四十几岁,还能生养,这时候会扶立皇太子?万一养出一个儿子怎么办?怕不怕太祖的事再度发生,不但太祖自己,宋太祖的几个儿子是什么下场?现在扶立赵宗实为皇太子,赵宗实二十多岁了,大义在手,只要赵宗实稍有手段,远比当初的赵匡义更有基础。又非是亲兄弟,你说皇上会不会答应立扶赵宗实为皇太子?

    这才是皇上的心思。

    最可悲的后来许多史学家对这件事夸夸其谈,居然没有一人从赵匡胤父子下场去认真分析赵祯的心态。

    又说道,以后皇上万一身体不大好,要求扶持宗室子弟为皇太子的声音更高。这些大臣里面只有少数是为国家着想的,而多数是想拥有这个扶立之功。

    皇上对咱们一家不薄,无论如何,我们不要掺和进去,以免伤了皇上的心。

    其实谁都没有郑朗心中清楚,赵祯还能养女儿,可养不出儿子了,只是郑朗对这个赵宗实有些做法十分反感,故有此说,怕崔娴在京城弄出什么妖蛾子。

    果如郑朗所料,崔娴在心中反复思考轻重。

    见与不见,隐隐地有着两种去向。

    最后终于下了决定,未对高滔滔说话,别看以后很有可能这个女子就会成为大宋的皇后,现在还未放在崔娴眼中,若郑朗不支持,即便有曹太后在内宫扶助,这个赵宗实的地位未必会稳。

    崔娴看着赵念奴说道:“公主殿下,你回去后,陛下必定会问你。你必须回答王妃之言,又说臣妾不知如何回绝,于是接待了殿下与王妃。”

    然后挑了一眼高滔滔。

    这是一种表态,我对你不会排斥,但想我家掺和得太深,同样万万不能。

    赵念奴天姓单纯,否则以后也不会想不开疯掉,更不会连李玮的母亲都斗不过。她听了茫然一呆,点了一下头,不知道表姐与崔娴讲的什么。

    高滔滔微微一笑。

    过来串门子大有深意的,未指望这个崔娘子马上支持丈夫,只要皇上一有儿子,以那位宰相对皇上的死忠,会不顾一切将所有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